基金为了互相攀比,采取对倒、倒仓等手段将股价做高,提高自己管理的基金净值。这是否能够得出结论,为净值而对倒的仅仅是在“表面”上欺瞒投资者呢?其实不然。
目前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以对倒来提高净值,似乎只能说是“徒慕虚荣”。但以后一旦管理开放式基金,由于其规模随业绩的好坏而增减,如果继续以此手法提高业绩,就与上市公司做假账虚增业绩、吸引投资者如出一辙。
另外,表面上提高净值,最后的客观结果还是为了方便出货。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股价在高位下跌且无量,就把庄家也给套住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庄家在上升的阶段反复洗盘,亦即经常高抛低吸,作阶段性的盈利,而且时间足够长,到了最后,它的成本已经极低。
这样,若股价跌了30%,很多投资者以为可以抢反弹了,庄家就可以把股票卖给他们;若股价又跌了50%,更多的人以为见底了,又进去了,庄家再把股票卖给他们。最后,庄家仍大有斩获。
其实,这种利用“高价幻觉”的手法至少在1929年前的美国股市中就已经出现,并被当时的投机者记录下来。
由于除了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其余9家基金管理公司都管理着2家以上的基金,市场人士通过各种迹象早就在推测,同样“字头”的基金极有可能发生倒仓行为,只是没有确切证据,更不知道数量有多少。《基金黑幕》披露了有价值的信息,证实了投资者的估计。
另外,市场上对基金获得的种种配售优惠的非议也并非没有道理。基金大多是在配售股上市日即抛出,这么简单的一级、二级市场套利行为,并不需要理财专家的慧眼。 将对倒直接用于提高净值是基金特有的做法。过去的庄家或机构由于没必要公布自己的经营业绩,所以一般不会这样做。然而,由于股票质押贷款的合法出现,机构质押的股票市值与质押的款项的数量正成比。如不严加监控,庄家机构极有可能出现类似基金为净值而进行的对倒行为。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连载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