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妙文 >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 > 正文
 

基金黑幕闹股市 风雨欲来-拯救股市(7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 18:06 新浪财经

  一、《基金黑幕》闹股市

  2000年10月,中国一家敏锐而具个性的杂志《财经》,赫然登出一篇爆炸性长文——《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该文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解析了中国股市基金动作的利种丑态,大揭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对倒”、“倒仓”等违规和违法行为。随后,这10家基金公司也针锋相对,在数家证券报上联名发表严正声明,指责《财经》恶意炒
作,并严重误导投资者。继而,《财经》杂志又在同类报上发表声明,指出该刊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权让公众知晓有关内幕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国股市围绕“基金黑幕事件”热闹非凡。

  风雨欲来

  中国的基金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1992年至1993年曾出现“基金热”,行业发展达到相当规模。在后来被称为“新基金”的证券投资基金问世前,中国已有基金78只、基金类凭证47只,总募集规模76亿元。这些基金被公认为规模较小而且运作不规范,市场上称“老基金”。

  1997年11月,国务院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后,中国证券市场热情洋溢地迎来了“新基金时代”。1998年3月底,金泰、开元两只新基金正式问世,由此标志着基金新时代的起点。此后至年底,共有5只基金粉墨登场,6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到1999年,被认为具有“稳定市场”之功效的新基金更获得加速发展,5月有第二批5家基金问世,4家基金管理公司加盟;6月,由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两只基金的“一拖二”办法开始实行,到年底便有9只基金诞生。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到1999年底,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并上市的新基金总数达22家,其资产总值574.22亿元。目前,全国31家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规模已达536亿元,净值总和为769.14亿元,在A股市场流通市值中的比重达到11.34%,投资基金在股票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证券投资基金早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广泛地期待为市场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投资者对其“稳定市场”的功能抱着热切的期望。1998年以来,每一批基金来到市场,无不承载着监管层的厚爱和舆论的褒扬,更被视为引入西方成熟市场经验、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一些公开的说法更是赞美有加,称“基金以其相对稳健和守规的操作,对稳定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

  正当投资基金业伴着赞歌,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从2000年6月起,有3起公开报道的事件,引起了股票市场上对于证券投资基金问题的种种议论。

  这3起关于投资基金“问题”的报道是《中国证券报》6月23日、8月14日的报道,以及《财经》杂志7月号的报道。其中,8月14日的《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投资基金课题组的一份长篇专题报告,题为“四问证券投资基金”。文章提出四大具有根本性的问题——“证券基金本身具有稳定股市的功能吗?”“证券基金本身具有分散股市风险的功能吗?”“证券基金的投资收益一定高于股民投资的平均收益吗?”“发展机构投资者就是发展证券基金吗?”专题研究给出的答案全部是否定的。

  上述报道充分说明了舆论的力量。报道揭示了多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多个基金运作中存在着“对倒”、“倒仓”等严重问题。

  对投金基金提出批评意见的相关报道还有很多,在全国人大关于《投资基金法》起草的工作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言辞激烈地抨击了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出“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几家基金联合操纵几只股票,最后把老百姓给套牢”。成思危素被称为“风险投资之父”。上述措辞严厉的指责在次日《中国证券报》头版头条刊出,中小投资者闻之大为震动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连载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