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13:45 新浪综合

  来源:时间财经

  近期,平安旗下陆金所被曝代销大同证券资管计划逾期,金额1.4亿,涉及118位投资人,引起轩然大波。这不得不让投资者对陆金所这个互联网金融的老大哥捏了把冷汗。同时,这也是继今年7月份的挤兑风波后,陆金所年内面临的第二次严峻考验。

  事件缘起上市公司龙力生物债务违约。27日,龙力生物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表示公司流动资金或出现暂时性短缺,出现债务违约情况,正通过协商、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债务违约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龙力生物称,财务未将该笔信托借款入账,前期账务处理及其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一定错报风险。大同证券最新公告称,龙力生物承诺将分6期偿还全部本金及收益,2018年4月25日之前完成兑付,目前首笔资金到账。

  大量报道陆金所正谋求上市,此次逾期事件是个案还是暴露了陆金所的风控漏洞?是否会影响陆金所上市进程呢?北京时间财经就此采访了陆金所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暂未答复龙力生物承诺分期还款

  风控还是信披问题?

  针对上述资管计划逾期事件,12月18日,上市公司龙力生物发布公告。据公告披露,龙力生物因流动资金需求,于2016年11月10日与中海信托签署了编号为“[ZHXT2016(JXD)字60号-3]的《信托贷款合同》”,实际借款金额为22656万元。

  该笔借款分为两期,各期借款的期限为12个月,第一期13759万元借款期限为2016年12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第二期8897万元借款期限为2017年2月10日至2018年2月9日。龙力生物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程少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经龙力生物内部核查,上述第一期借款资金主要来源为大同证券管理的资金集合计划。2017年12月7日已到期,龙力生物未清偿,出现债务违约情况。

  据了解,目前相关债权人已启动诉前保全程序,对龙力生物部分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如龙力生物无法妥善解决,可能面临被要求限期清偿并支付相关罚息等情况。龙力生物公告披露,龙力生物四个银行合计八个账户被冻结,申请冻结金额分别为农业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工商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建设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中国银行禹城支行23218.75万元。实际冻结金额441万元。

  同时公告披露,该笔借款,借款方到期不偿还本合同项下任一期借款本金的,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限期清偿,并对所欠本金按借款利率加收50%的逾期利率计收罚息。这意味着,龙力生物可能需支付高额罚息。

  龙力生物公告披露上述情况后,引发深交所高度关注,12月19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对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要求龙力生物认真核查,并就已被银行冻结账户的详细情况、目前银行账户情况、现有债务具体情况、或有债务具体情况、是否出现资金链紧张、董监高是否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是否存在重大虚假记载等相关事项作出补充披露。

  据龙力生物三季报披露,截至2017年9月30日,龙力生物货币资金余额为9.36亿元。深交所要求龙力生物披露上述资金在第四季度的具体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资金被违规占用的情形。此外,因筹划资产收购重大事项,龙力生物已于2017年11月28日开市起停牌。龙力生物称,截至12月18日,该事项正在推进中。深交所要求龙力生物披露龙力生物目前重组的具体进展情况,以及上述违约事项是否对该重组产生影响。

  受债务违约影响,龙力生物实际控制人程少博所持有的约1.1亿股龙力生物股份被全部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8.40%。

  23日,龙力生物表示,公司正积极筹措资金,力争早日偿还相关债务,但如果相关债务得不到妥善处理,程少博持有的被司法冻结的公司股份存在被执行的风险,公司将面临实际控制权变更的情况。

  截至第三季度报告期末,程少博位列第一大股东,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14%,为第二大股东。若程少博所持股份被执行,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取而代之成为龙力生物第一大股东。

  12月27日,龙力生物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表示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公司流动资金或出现暂时性短缺,公司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公司正在通过积极协商、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债务违约问题。目前公司债务重组工作与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均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但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工作的后续展开受到债务重组工作完成情况的影响,且当前债务重组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且受媒体及投资者关注程度较高,影响较大,后续的顺利推进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6日,大同证券亦表示,上述贷款因龙力生物发生流动性紧张产生逾期,经调解,龙力生物承诺将分期偿还全部借款本息。

  日前据媒体报道,大同证券发布公告,称由陆金所代销的逾期资管计划大同9号和提前终止的大同10号的兑付方案已经出炉,龙力生物承诺将分6期偿还全部本金及收益,2018年4月25日之前全部兑付。目前首笔资金已到账。

  打破刚兑是趋势

  多方责任如何界定?

  12月19日,中海信托发布关于“中海汇誉2016-93龙力生物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情况说明,称中海信托在本信托计划中仅承担事务管理职责,根据信托文件的约定,本信托计划已向委托人完成债权原状分配,并于2017年12月13日终止。

  因代销该资管计划陷入其中的陆金所,近日对媒体表示,“作为代销机构,陆金所已积极联络大同证券了解相关情况,并要求大同证券督促投资标的方还款,向投资者说明相关情况,充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该计划投资标的为上市公司龙力生物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大同证券已安排人员到龙力生物进行项目处理。”

  近期银监会发布《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关于风险备付金有关问题,《通知》表示,目前市场上部分机构出于解决信用风险的考虑,提取了部分风险备付金,这一经营模式与网贷机构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应当禁止辖内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同时严格禁止网贷机构以风险备付金进行宣传。各地应当积极引导网贷机构采取引入第三方担保等他方式对出借人进行保障。

  有业内人士对北京时间财经表示,不仅仅是网贷行业,包括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在内泛资管行业的趋势均是打破刚兑。

  在此形势下,陆金所打破刚兑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逾期发生后相关方责任如何划分呢?

  一位资深律师对北京时间财经表示,近期发布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对代销机构与委托人之间的责任进行了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和风险控制程序,对发售机构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风险处置能力等开展尽职调查,要求发售机构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相关市场分析和风险收益测算报告,进行充分的信息验证和风险审查,确保代理销售的产品符合本意见规定并承担相应责任。”

  7月刚发生挤兑风波

  迅速做大的陆金所风波不断

  陆金所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平安旗下成员之一。

  中国平安2017年三季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服务一站式平台。2017年第三季度,陆金所控股资产管理规模同比稳健增长21.8%至4762.25亿元;管理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1%至2691.93亿元;机构间业务,2017年前三季度的交易规模近4.2万亿元,同比增长29.4%。

  6年时间,陆金所发展迅猛。然而,快速做大的陆金所这艘大船,是否经得起风浪的洗礼呢?

  今年7月,“监管部门要整治陆金所”的传言不胫而走,随即引发陆金所大规模债权转让。尽管当时陆金所方面紧急澄清传言,但是投资人的恐慌情绪依旧急剧蔓延。有报道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债转风波反映了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缺乏信心。

  本次逾期事件发生后,亦引发了相关投资者的担忧。尽管目前,龙力生物承诺分期偿还全部本息,此次逾期风波或将得到妥善解决。然而,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此次逾期事件的发生?

  关于债务违约,龙力生物表示,公司流动资金或出现暂时性短缺。大同证券亦表示“因龙力生物发生流动性紧张产生逾期”。一个资产总额逾40亿、账面货币资金9.36亿的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北京时间财经查阅了龙力生物三季报,截至2017年9月30日,龙力生物短期借款1.44亿元,长期借款达7.43亿元。长短期借款合计近9亿元。

  此次资管计划逾期,产品上市前大同证券是否做了充分的尽调呢?北京时间财经就此联系了大同证券方面,大同证券客服人员表示将把问题转达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对方尚未答复。

  上市“好事将近”?

  资管计划违约或添变数

  作为平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布局,陆金所的发展备受关注。随着陆金所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其上市传闻也不断被曝出。

  早在2014年5月,就有消息称,陆金所将分拆上市,并传招股书已出炉,估值1000亿元。彼时,中国平安和陆金所均未予置评。

  2014年10月,陆金所分拆上市传言再起。此后陆金所上市传闻不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消息传出,却均落空。

  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今年下半年趣店、拍拍贷、和信贷、融360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赴美上市。同时今年众安保险成功登陆港交所。

  在互联网金融上市大潮下,陆金所上市似乎也不再遥远。今年11月,陆金所再次被曝将分拆独立上市。中国平安首席财务执行官兼总精算师姚波表示,平安考虑将科技、互联网子公司分拆独立发展。中国平安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表示,“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比较成熟,暂时亦只有这两家公司曾作对外融资,相信独立上市更有效提升价值”。

  2016年1月陆金所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185亿美元。近日,有报道称,陆金所上市估值或高达500亿美元(约3900亿港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陆金所均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中国平安中报显示,陆金所已实现盈利,但是具体盈利规模未披露。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一份陆金所融资材料显示,陆金所预计2017年盈利15.55亿美元,2018年盈利35.44亿美元。

  北京时间财经了解到,在港交所上市,要求企业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以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

  虽然按照预计,陆金所可以满足赴港上市盈利要求,但是因为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陆金所本身发生的挤兑事件、代销产品违约事件等,无疑将进一步增加陆金所上市的不确定性。

  北京时间财经记者 王若林

责任编辑:徐彩月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