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8日17:32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 支点杂志

  30年前,我国第一家孵化器——东湖创新中心在武汉诞生,与此同时,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孵化器和高新区建设同步开启。过去30年,武汉共累计建设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50多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各类孵化服务场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不止于武汉,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创业孵化载体7553家,包括孵化器3255家、众创空间4298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累计毕业企业8.9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1871家,占创业板上市企业的1/6,占新三板挂牌企业的1/10。

  今年是中国创新孵化30年。来自全国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代表等近500人,在中国孵化器发展的原点武汉,参加“中国创业孵化三十周年座谈会暨双创峰会(武汉)”活动,以创业者的姿态,再次出发。

  本次会议以“总结三十年建设经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旨在搭建全国创新创业链接合作平台,为全国创业孵化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也现身武汉,身着红衬衫,操着一口略带陕北的口音,发表了《创新型孵化器的成长之路》主题演讲。

  牛文文身上这件红衬衫,正是创业黑马上市当天公司统一发放的衬衫。

  8月10日,创业黑马(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业黑马”,股票代码300688)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创业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投资者热情高涨,开盘半小时就因顶格大涨44%,遇短暂的临时停牌。

  在演讲中,牛文文首次透露公司上市历程。他认为,公司能成功上市的原因在于“有主管部门,是上市的关键”。这个部门在他眼里,就是科技部火炬中心。

  牛文文回忆,2008年从媒体行业离职出来创业,迷茫期的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自己创办《创业家》杂志时,就没有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后来,他找到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得到了火炬中心的大力支持。“当时火炬中心说我们也是服务创业生态的一部分,还出台了红头文件给予支持,这才让公司找到了‘自己是谁’。”

  用了九年时间,牛文文将一群服务创业者的小伙伴们,从北京中关村带到了深圳交易所,成功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并被封为资本市场“创业服务”第一股。

  从收入来源看,公司主营业务细分为创业辅导培训、公关、会员服务等。

  “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中国创业者还是分散的、弱小的,数量很多但是没有站在舞台中央。”牛文文说,“9年过去了,创业者已经成为明星、英雄,但创业路上的艰难、无助和孤独,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创业黑马的口号是让创业者不再孤独,我们的目标是发现和培养下一代创业明星,帮助他们提高成功率。”

  以下是牛文文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全国孵化器的领导们做汇报。五年前,在武汉有个孵化器的会,我也来过。今天我的汇报从感谢开始,然后讲四个部分。

  2008年,我们从一本畅销杂志媒体转型做孵化,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知道你是谁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那时候办杂志办网站,并不知道自己在做创业孵化和服务的事情。直到2012年7月份中关村管委会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始颁发创新型服务资质认证,我记得那个夏天,科技部火炬中心张志宏主任给北京七家机构颁发了创新型孵化器资质。从此我们认识到,我们不仅是做媒体,同时也在做孵化服务,把自己归到哪个类别特别重要。

  创业黑马在上市过程中,最难的问题是说明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在服务谁。这中间得到了张志宏主任和火炬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2015年给了我们众创空间的首批空间资质,刚才主任讲到把众创空间和加速器都要纳入到孵化器概念里。之前非常难以说清楚,到底谁管我们,教育部不管,人保不管。我就去拜访张志宏主任,说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说不清楚我是谁,到底谁是我的主管部门。张志宏主任说,你是我们认证的众创空间,而且开了红头证明,所以就这样上市了。

  再讲一下我们这类孵化器或者我自己对孵化器市场的小认知。孵化器在国内已经发展30年,有很长的历史,过去很多孵化器是空间模式或者物理空间模式,有园区,有办公场所。我内部开玩笑叫“地主模式”;另外是像创新工厂这样的,以基金和投资的方式来帮助创业企业并提供相应的投后服务,我们把这种投资型的孵化器归纳为“资本家模式”。

  但如果我们既没有地也没有资本,就像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好多科技部认证服务机构,2012年后兴起非常多的创新型孵化器,都是成长顾问型或者叫保姆型。没有空间,没有基金,怎么服务创业者呢?我们就是用媒体的方式,用活动的方式,用辅导培训的方式,用投融资顾问的方式,总之所有这些都是软服务。

  在国家传达“十三五”孵化器规划的时候,有一句话,从孵化器到创业服务业态生态,这个“从器到业”是未来五年非常重要的。还有一句话,把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纳进来。这两句话能够指导我们未来很多的发展。这是我所理解的创新孵化器,实际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这几年新诞生的创业服务业的很多同行,都是在向顾问型的方向发力。我们也有空间,但都是象征性的,我们也有小基金,但投资并不是我们的主业。

  接下来汇报公司发展情况。2008年创办,最早是媒体创业家杂志,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办创业训练营的机构,2011年10月份做了第一期黑马营,到今天已经做了15期。黑马大赛是2011年开始做的,黑马网是线上平台,黑马会在全国有2万多会员,27个城市分会,18个行业分会,都是2013年开始做的。2014年我们开始举办创交会,创业者需要从大赛变成交易,然后开社群大会。2016年推出了在线学习产品“黑马学吧”,2017年IPO上市。这基本上是从媒体走向服务的路,媒体同行问怎么从媒体转型做服务的?我个人觉得本质上做服务跟媒体离得很远,但是跟孵化器离得很近,媒体总体上还是一种高举高打的业态,但是孵化器这个行当更加务实,更加脚踏实地,所以服务是我们这个行当的本质。

  简单讲讲我们的逻辑。2009年画了这张图,2012年慢慢清晰了。如果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创业者,特点是大量、分散、弱小和非主流,当然这是09年的时候。如何服务呢?第一步要找到创业者,用互联网思维来讲今天孵化器园区有很大的招商引资需求,你的用户和创业者从哪来?早期优客工厂70%的入住企业来自黑马社区,媒体是我们的用户入口,媒体上有接近400万创业者用户,都是免费用户,我们用活动把大家凝聚起来,之后用培训做用户黏性。跟创业者收费这件事,的确是我们这个模式里面最难的事情。我们收培训费,但导师不是自己的员工,而是企业家和投资人。我们很荣幸把这个类别做到国内最大:我们有500名创业者导师,培训类的用户量是10万级的。如果你有百万量级的用户,在学习场景下黏性很强,之后就有融资服务的空间,这个还没有开始做,但未来想象力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整个的业务逻辑。

  这是对创业者服务周期的判断。创业者在不同周期需要不同的服务,所以我们需要跟进。创业者在我们孵化平台上的留存时间是5-7年,从初创走到第一轮或者IPO,现在排在创业板上的有20多家,已经上市或者挂牌的接近100家。早期我们在做创业大赛的时候,创业者大部分是初创期,基本上是用媒体和活动来服务,这基本上是免费的。到天使轮更多的是辅导,然后需要卡位,任何创新领域都有成千上万家同行,如果公司能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企业品牌推广服务非常重要。之后,一些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请他回来做我们的导师。这是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2010年,我们总结出来黑马的创业服务生态其实是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找出来、推出去、配得上、能成长、能成交。说得很通俗,下面是配着服务产品的,上面配着我们的模式和定义,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做。其实对于创业服务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这几条。

  中国每年有百万量级的人在创业,这些创业者有没有未来?做孵化器的能不能提前发现有未来的创业者,并且赋能给他们?创业者不是我们培训出来的,而是找得好。我们的服务第一步一定要用媒体和大赛活动等多种方式寻找最具成长价值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创始人,这是很重要的筛选,科技部也有双创大赛,本质上就是做这个事。

  创业者很孤独,很弱小,需要被推出去。一个创业者,当你认为他行的时候,他很可能就行。当你认为他不行时候,他很可能不行。任何人在创业这个事上,刚开始都是非常孤独和迷茫的。我42岁出来创业,以为不会那么难,但非常难。任何人开始创业的时候,哪怕你经验丰富资源丰富也是一样的。推出去是克服创业者的孤独,让他能够得到社会和主流的认知。

  配得上是很重要的,我们把服务业态做到智能匹配。总理视察火炬中心的时候提出要做生态,这个生态一定是未来做孵化器最重要的东西。生态简单讲就是产业生态,一定要做到大数据式的金融匹配。什么意思?我们公司有二十几个产业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导师跟我们一起做,每个实验室每期找20家好的创业公司,360、京东等很多公司都跟我们合作开了创业实验室。这非常像美国的做法,按照产业链条把上下游打通,给中间的链条提供所有匹配。很多创业者进入以后加速非常快,导师里面会投三个,有很多被大公司收购。

  能成长、能成交,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为了发现并且培养下一代商业领袖。我们推动新一代创始人成为未来中国的商业新星,帮助年轻创业者提高成功率。黑马社群的成功率接近60%,来的创业者在五年内能拿到两轮左右的融资,所以存活率很高。而且我们选择的创业者,不选需要很多钱的创业项目,一定要有产业,一定有地域,产业和地域的结合,而不是只找北上广的创业者,这样的创业者容易跟风,人家共享单车做得差不多了他也要上。很多黑马三轮就可以报创业板,有实打实的产业基础。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的百城计划。上市以后我们有新的募投方向,把黑马创业服务生态从北上广,尤其是从北京往其他城市延展,内部叫百城计划。本质上为双创生态助力加油,为科技园区、孵化器、城市、产业做服务,从创业服务到产业服务,必然是一条路。我们用这四种方式跟园区和孵化器合作,帮里面的创业者匹配产业资源,把产业实验室设在里面,把一些大企业和已经上市的公司带到里面去,跟当地的企业有互动合作,也有投资机构进去。希望产城结合、产创结合。

  比如南京软件谷,从2013年开始合作,这些年黑马大赛软件行业一直放在南京,帮助孵化、投融资,最重要的是导师落地在南京,在软件谷形成了高地。在南京有示范路演中心,江苏双创要去南京看看路演中心,本质上实现了增值服务。比如成都金牛区主要是传统业态,我们实验室里有七八个在垂直产业用互联网把整个批发市场整合起来的方式。我们希望跟金牛区把传统批发业升级为现代商贸业,把一个区域的传统产业跟互联网和新商贸结合起来,这要合作三年,只是刚刚开始。

  最后,希望众多孵化器同行也能够在创业服务业接近成熟的时候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如果大家走到这个路上,我愿意单独跟大家聊聊上市这点事,的确挺麻烦的,谢谢。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