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1日21:25 e公司

  “欣泰退”和“新都退”作为今年以来陆续进入退市整理板交易的两家公司,由于告别场内市场的利剑悬顶,在退市整理期间整体表现均较弱势。 

  目前已经退市的“新都退”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股价曾经演绎连续17个跌停的惨烈,在整个退市整理期间股价累计下跌幅度高达80%。而“欣泰退”从7月17日复牌以来,也遭遇了连续6个一字跌停,随后低位弱市震荡,8月1日则继续以跌停价1.53元报收。 

  但同属弱市之下,若仔细观察两公司股票交易的盘面特征,有三大差异非常突出,这些差异折射出资金对两只公司股票交易模式的明显区别。

  首先,“欣泰退”频现单个营业部持续同向买入或同向卖出,而“新都退”则更偏向于“T+1”式的反向操作。

  从每日的龙虎榜数据来看,参与“新都退”炒作的资金频频出现“T+1”交易模式,以兴业证券福州五一北路营业部为例,该营业部在6月23日买入151.12万元后,在6月26日迅速将82.56万元的筹码卖出,超过前一次买入金额的50%,由于参与炒作的资金多为游资和大户,“T+1”交易模式的频频现身,表明资金短炒意图明显。

  在“欣泰退”复牌的12个交易日里,这种“T+1”交易模式几乎不存在,反而多次出现单一营业部持续卖出或买入的情况。以国泰君安顺德大良营业部为例,该营业部7月28日在“欣泰退”卖出金额排名前5名营业部中居于首位,当日卖出金额为52万元,而在7月31日的龙虎榜单上,同样出现了该营业部的身影,当日卖出55万元。

  其次,与“新都退”的“或得性”短线收益不同,“欣泰退”短线博弈资金在短线收益方面已经难上加难。资金豪赌退市整理板公司股票,其一是寄望于未来恢复上市的机会,其二是豪赌在退市整理期间以及未来的三板市场中短线交易的差价,由于“欣泰退”被实施退市后,根本没有重新上市的制度支撑,因此,前一路径被完全封死,后一条路径也堵了大半,致使卖出资金的谨慎情绪空前。

  第三,与前者相呼应的是,和“新都退”相比,在“欣泰退”的股票交易中,大额资金已经不再愿意通过间歇性拉升甚至股价涨停的方式演绎股票“灵活度”,而更愿意采取“小步碎跑”进行。这表明,与“新都退”不同,参与“欣泰退”的资金不愿意在相对高位进行吸筹,同时也表明,“欣泰退”的卖单抛售压力或远大于“新都退”。

  无论何种交易模式,“博傻资金”参与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交易,都是一种面临较大风险的非理性行为。

  一方面,一家公司的退市前,往往可用的“保壳”手段已经用尽,满足重新上市的财务条件难上加难,因此迄今尚无一例成功重返A股者;

  另一方面,随着退市制度的执行趋于严格,退市公司家数有望增多,在IPO通道渐趋畅通背景下,退市公司实现“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必然下滑。

  本月下旬,“欣泰退”将正式作别资本市场,走上与“新都退”对接“老三板”并不一样的路径。两家公司都没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最终的归宿,都是作别场内交易,沦为A股市场中的一缕轻烟。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