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07: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张玉洁

  2015年以来,地产行业一直是兼并重组的高发行业之一。进入2016年,大型企业整合继续推进,而中小房企则出现分化,部分通过重组率先转型的公司已初见成效,尚未转型的公司则面临转型难度加大的挑战。

  大型企业加快整合

  7月6日晚间,保利地产中航地产各自发布停牌公告,称中国保利集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正在筹划关于所属地产相关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方案。该事项可能涉及上述两家公司。从公告内容和两家上市公司地产业务规模来看,业内普遍认为,中航地产或将成为此次重组的标的。

  今年以来,涉及资产重组的还有中海和中信、五矿和中冶;中交、鲁能地产业务的重组则主要是内部整合。从整合模式看主要有两种,企业之间的地产资产整合,以及集团内部重组。由于上市公司平台对地产行业的重要性,这一整合过程中大多涉及到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与注入。

  2010年3月,国资委发文,要求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由于涉及企业众多,且情况较为复杂,“退房令”进展不如预期。不过,相关企业后续基本停止在公开市场拿地。

  分析人士指出,热点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攀升,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在土地市场优势明显。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诞生219宗价格超过10亿元的土地,半数由国有地产企业获得。在房地产行业告别规模扩张时代,高地价摊薄行业利润,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持续存在的背景下,融资成本和热点城市拿地能力等资源整合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整合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的地产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中小房企转型面临挑战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龙头房企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中小房企面临转型压力。从近期各家房企披露的业绩看,率先转型的中小房企可谓“抢食”红利。尚未转型的中小房企则面临着重组新规后跨界并购受限、壳资源价格大幅下降的尴尬局面。

  2015年,在并购重组市场一片火热,不少主业增长乏力的中小房企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升级。宜华健康、华业资本、泛海控股等公司率先转型。从这些公司中期业绩预告看,“先行红利”诱人。宜华健康预计上半年盈利8.5亿元-9.5亿元,同比增长75121.23%-83970.8%。报告期内,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前期收购的医疗健康业务的经营业绩。

  泛海控股2015年地产业务实现94亿元收入,增长55.7%;金融业务实现营收约33亿元,同比增长107.6%。2016年,公司入股万达影视传媒以及青岛万达影视。

  2016年年初,受忠旺集团借壳中房股份、恒大地产控股嘉凯城等事件影响,部分具备壳资源属性的中小上市房企身价一度陡增。

  不过,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动难以预料。5月6日,证监会表示,正对中概股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此外,重组新规等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使得前期流行的跨界并购重组难度加大。分析人士指出,地产行业资源集中度不断提升,实力有限的中小房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监管政策变化后,尚未实现转型的中小房企面临转型难度加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梁焱博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