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08:21 21世纪经济报道

  五矿中冶重组举行“大婚典礼” 7000亿矿业航母正式起航

  导读

  重组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两家世界500强矿业央企重组进入深度实施阶段。业内专家认为两家央企重组属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组完成后,将极大提高中国矿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有望打造出一家比肩甚至超越必和必拓、力拓等巨头的矿业航母。同时,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将承担国际化“走出去”的重任,这对国内过剩产能转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有着重大意义。

  本报记者 靳颖姝 北京报道

  6月2日下午,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冶”)重组大会在京召开。继去年12月8日国资委宣布五矿、中冶重组的“喜讯”后,此次重组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上述两家世界500强央企战略重组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位中冶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俗的形容此次大会的意义,“如果说去年底是国资委宣布喜讯的话,这次大会相当于两家央企为重组举行的盛大婚礼!”

  据该人士介绍,今年5月9日,中冶集团原“一把手”国文清履新五矿“二把手”,担任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此后,两家央企的重组正式拉开帷幕。近日,两家公司的财务、人力等部门已经开始初步对接。

  重组进入深度实施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五矿集团成立于1950年,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主要海外机构遍布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7万员工,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15年,五矿集团的总营收2180亿,其中海外资产达1800多亿,超过总资产半数以上,是国内矿业公司中在国际化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在2015年世界500强中位列198位。

  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商,也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2015年该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326位。

  在此前12月发布会上,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曾表示,上述两家500强矿业公司实施战略重组,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单纯追求体量“巨无霸”,而是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联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武壮也认为,五矿和中冶的重组整合,是一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重组。五矿在国际矿产贸易的资源渠道方面有优势,而中冶在冶金工程建设方面很强。两家重组可以理解成双方为提升效益而主动重组的市场化“恋爱”,双方的整合将极大提升中国矿业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在金属矿产方面的需求平均占全球一半左右,但在排名前十的国际矿业巨头中,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主要资源或优质资源都掌握在国外矿业企业手中。中国急需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属矿业公司。”五矿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在会上表示,五矿中冶的重组,就是为了落实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等要求、深化国企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重要举措。重组后,新五矿集团在资本及资源掌控力方面实力均大幅跃升,企业发展空间也获得进一步拓展,具备了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何文波强调,公司各级经营者、管理者要加快重组整合,确保重组红利释放;要求各所属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发展,要确保打赢今年的提质增效攻坚战。

  国文清则指出,后续的重组工作,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战略先行,加快各管理层和业务层面的有序对接,统筹优化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架构,确保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高效运行;此外,还要稳妥、推进整合融合。要本着先易后难、审慎果断的原则,优化业务布局,在重点领域推进业务协同、整合。

  根据重组方案,两家央企的重组工作将分三步走:在2016年年内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第二阶段,业务层面的融合将在重组第二年进行;最后一个阶段是双方更为细化的业务分类及管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预计整个重组完成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五矿提供的材料称,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资产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拥有24万员工。2015年合计营收超过4300亿元,从体量上已经超过了BHP、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将成为全球金属矿产行业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在国资专家李锦看来,五矿与中冶的重组,是继南北车合并、中远、中海重组后,又一大央企兼并重组的典型。但与南北车合并不同的是,五矿和中冶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双方重组属于围绕一个产业链条进行整合的强强联合。如果重组顺利成功,将创造出一个“五矿中冶”的重组模式,有望在下一阶段其余106家由国资委直管的央企中进行示范推广。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在2日大会上肯定了两家央企重组的战略意义,并对后续的重组整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此外,肖亚庆还透露,新组建的中国五矿集团目前已经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国企改革试点,将新的集团公司改组打造成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他勉励新五矿要通过试点做出成绩和实效。

  何文波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向外界透露,重组后的新五矿将担任国企“走出去”的重任,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目前全球矿业处于低谷期,许多海外矿山资产价格比较低,是一个很好的并购窗口期。此时仅靠企业是不够的,国家也会考虑支持。那么资金如何用,怎么分配就是一个大问题。“此次战略重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转型成为中国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新五矿仍面临诸多挑战

  李锦在采访中表示,中冶五矿重组后走出去,可以化解部分国内过剩的钢铁、矿业产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但其也坦承,两家央企500强的重组整合并非易事。双方还要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深入推进重组整合工作。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机构精简瘦身、人员岗位调整安置等困难。

  “五矿是一个副部级单位,而中冶只是一个正局单位,一把手二把手好说,接下来各级子公司的领导干部如何调整、机构如何精简整合?都是很复杂也有很大难度的。”李锦认为,挑战最大的一点,还是从组织机构的外在整合深入到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这才是更深层次的整合,挑战也不小。

  肖亚庆在会上强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出了全面部署。

  针对目前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开展央企旗下困难、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会议强调,针对人员、机构冗余等问题,还将对央企定岗定编,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在央企中还要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我们要看到,目前,五矿旗下还有330家子企业存在亏损,中冶此前处理消灭了一些亏损子企业,现在还有几十家子企业存在亏损情况。”肖亚庆强调,在重组过程中,五矿和中冶要按照国务院部署,加强对低效、亏损企业的处置,坚决止住出血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好“瘦身健体”的攻坚战。

  “重组大会,应该多说些喜庆的话。很多问题我就不在这里细讲了。希望下一步重组过程中,新的五矿集团能按国务院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压缩央企的管理层级、法人层级,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肖亚庆称。

  在冶金工业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除了企业内部因素,影响重组效果的还有矿业市场环境这个外部因素。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今年2月底收获了16年来首次亏损的上半财年财报,半年亏了56.69亿美元。另一家矿业巨头力拓的业绩也同样受到寒冬及低矿价拖累。2015年力拓营收348亿美元,较2014年下滑128亿美元;全年净利45亿美元,较2014年93亿美元“腰斩”。

  李新创认为,目前矿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矿价由于过剩等原因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在40美元左右徘徊,不可能再回去矿企“躺着赚钱”的暴利时代。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目前矿价虽然进入触底阶段,但仍有继续下跌风险。

  “矿业寒冬仍未结束,在这样的行情下,国际化海外并购投资也是有风险的,”李新创称,过往这些年里,国内钢铁矿业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有许多失败的经验教训。“比如,中信泰富在澳洲收购的铁矿项目,就是由中冶负责设计、建设的,这个项目就很难算的上成功。”

  李新创称,衡量央企重组成功与否,不能仅看体量规格超过了必和必拓,“大并不等于强”,更应该从效率、效益上来量化衡量。

  “对重组后的新五矿,我们首先肯定要表达祝福。但也希望这家未来的矿业航母,能总结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真正在做强方面做文章,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风控能力,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李新创称,“让我们拭目以待。”(编辑:张伟贤)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