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棋局:北大医疗搭台11年市值增10倍

2014年07月28日 05:15  理财周报  收藏本文     

  看懂大股东北大医疗的棋局,才能看清北大医药的资本逻辑。医院向来是北大医疗并购的重头戏。北大医疗采取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双管齐下的收购策略,基本上是收购一家整合一家,条件成熟注入上市公司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吴旭光/北京报道

  北大医疗全产业链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近一个月来,作为北大医疗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平台,北大医药动作频频,先发布预案收购一体医疗,随手又与北大肿瘤医院签约成立医院管理公司,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甚至公开为其站台,力挺其资本运作的路径。

  布局已久的北大医药和北大医疗,就这样一夜之间,被推至资本前台。

  通过一系列动作,北大医药在一个月左右市值增长近20亿元,一举突破100亿元大关。

  而在北大医药近一年的四次涨停中,三次与其背后的大股东北大医疗出手相关。北大医疗以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全产业链故事渐渐变得清晰,不断为上市公司搭台唱戏。

  同华润、复星等其他医疗一体化大鳄相比,北大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背靠北大医学部这棵大树。据了解,北大医疗的股东方——北大医学部,目前拥有9家教学医院,其中包括北大医疗自建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即便如此,这家低调的医疗集团仍然有更多的动作与想法不为市场所知。看懂北大医疗的棋局,才能看清北大医药的资本逻辑。

  三大手法整合资源,并购先行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拥有医疗资源的多少是医疗集团发展的核心。

  而对于北大医疗来说,主要是通过并购、自建、资金托管的三种方式来完成。

  2013年5月,方正集团与北大医学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学科建设、医疗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同年8月,更名“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医疗)”。而对于更名后的北大医疗来说,医院管理,投资及资产管理将成为其未来发展中的一部分业务。

  “北大医学部全面扶植的北大医疗来说,并购是扩张的重要手段,我们会在并购医院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不过,并购并不是我们战略布局的全部,根据具体情况我们也会采取自建、资金托管等方式并重。”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战略部总监李明旭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自建途径为例,大医疗通过各种合作模式,迅速网罗高端资源。

  在北大医疗的医院网络中,自建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核心。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合资的三甲综合非营利性医院,是北京大学的第九家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核准床位数1800张,首期开放床位600张。北大医疗CEO李国军曾把北大医疗比喻成一艘航母,国际医院是航母主体。

  一位北大医疗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计划在今年12月5日开业,目前正在做开业前夕最后的筹备。至此,这家亚洲最大的单体医院总投资已达40亿。

  据了解,此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已下发内部指导意见,要求各附属医院在医学部统一指导下,共同参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设。目前,北大肿瘤医院与北大口腔医院等多家北医附属医院已经和国际医院签约学科共建。

  “在他们的规划中,国际医院未来会成为整个医疗集团的旗舰机构,装入最好的技术与服务,并成为北大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对集团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技术与人才的输出,辐射整个医疗网络。”

  除了国际医院以外,北大医疗其他自建医院则进行了精细化的布局。

  2013年4月,北大医疗联合红杉资本,共同投资设立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由我国知名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家凌锋教授主持。医院规划床位数300余张,年住院收治量在1500人次以上,预计于2015年正式对外营业。

  今年初,北大医疗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心理医院。此外,北大医疗旗下北医泰然运营的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也在全国建立四个地方中心。

  除了自建几所重点医疗机构外,北大医疗的并购举动一直备受对手关注。

  医院向来是北大医疗并购的重头戏。具体标的选择上,北大医疗采取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双管齐下的收购策略。从战术上,基本上是收购一家整合一家,条件成熟注入上市公司。

  在收购方式介入方面,2013年8月,经过与其他资本巨头的争夺,北大医疗成功收购了三级非营利性医院株洲恺德医院。在完成收购后的两个月内,北大医疗迅速地将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的株洲中心,装进恺德医院。

  股权上看,北大医疗产业控股持有恺德医院80%股份,管理层持有20%股份,北大医疗占绝对主导权,同时也对管理层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安抚。

  收购完成后,北京大学医学部还多次组织专家现场做学科评估,对主要学科派医生并对医院从人事、医生、财务、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打造进行指导。今年一季度,恺德医院门诊量和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

  2014年3月,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疗和贵阳市政府达成战略协议,斥资30亿元投资贵阳第二人民医院和贵阳第四人民医院。

  一位接近本次交易的行业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透露,此次与贵阳两家公立医院的产权合作将采用收购模式,“区别于之前北大医疗的托管等形式,也会区别于华润等合作模式,希望能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尝试。”

  上述行业人士透露,“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第一期募资30亿,这一次贵州的签约资金主要来自这里。而募集对象包括上海银行、中国人保、平安银行等机构投资者。”

  但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从来都是矛盾重重。

  由于人员编制问题,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往往很难,在此前的案例中,收购方往往以被迫离场告终。

  北大医疗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2012年,当时的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曾计划与曲靖市第二医院合作建院并投资,但因为股份制等问题,遭遇了院方工作人员抵制,尽管由当地政府主导,最终仍不了了之,该事件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历史上体制性瓶颈的标志性事件。

  北京医药行业分析师杨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各路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体系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在公立医院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医生来说,其看中的正是事业单位的身份和职称。一旦完成改制,医院必须面临两种情况:财政停止拨款,医生担心编制问题。

  据了解,目前北大医疗正在参与贵阳二院和贵阳四院的产权合作。但对于具体合作形式和细节,记者试图向北大医疗方面求证,该公司人员表示,目前该项目仍处于静默期,不方便透露更多。

  有了前车之鉴,在目前配套政策没有完善、主体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北大医疗在投资公立医院显得更加谨慎。

  “对公立医院进行改制之后,我们会在资金、设备、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加以帮扶,整体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李明旭告诉记者。

  随着医改的深化,公立医院改制进入深水区,北大医疗扩张机遇也随即而来。多地政府人士也认为,“北大医疗是公立的,我们改制其实是同病相怜。如果他们控股我们,其实是好事。” 目前,辽宁、深圳、福建、浙江等省内多家医院有意愿与北大医疗接洽。

  在业内人士看来,情况的确如此。“它的故事主要是公立医院现有医疗资源的输出,提升地方收购医院的实力,通过扩大规模设置核心疾病领域占据龙头地位。”在北京某大学教授石玉明看来,与对手复星医药并购路径不同,北大医疗根植于公立医疗,而复星医药则根植于社会医疗。未来在市场中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极。

  纵横相交的全产业链布局野心

  围绕组建完备的医疗网络,北大医疗正讲述一个医疗全产业链的故事。

  时下的医院收购热,让有着敏锐嗅觉的资本大佬们近乎疯狂。

  在这场医改热潮中,第一梯队包括北大医疗、中信医疗、华润医药;第二梯队主要为包括泰康保险、阳光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第三梯队主要是以九鼎投资、红杉资本为代表的PE/VC。他们都在通过各种关系在全国各地广撒网,以自建、并购、资产托管等不同形式布局医疗市场。

  其中,资本实力的华润医药、复星医药等第一梯队开始试图讲述资本与产业链条的故事。而北大医疗正是这其中的一分子,相比较PE/VC以及一些淘金医疗热的机构来说,它们的棋局更大,谋求的市场也更加长远。

  在北大医疗的战略版图中,贯穿研发、制造、药品、器械等全方位服务,讲的是一个全产业链融通故事。

  纵向延伸向上游的药品研发、制药、医药流通产业延伸,实现医药一体化,形成产业内协同效应;横向以医院为依托,以新建和并购为手段来发展包括健康管理、老年关怀、医疗信息系统、医疗管理咨询、护理培训、后勤保障、设备租赁、医疗保险等业务板块。

  在这个产业链上,尽管核心的医疗服务业是非营利的,其他相关产业却是营利性的。

  2003年起,方正集团不断充实并布局产业链。

  那一年,深交所[微博]挂牌的西南合成上市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但西南合成作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公司,拥有14大类29种原料药及33种制剂产品,算是难得的资源。北大方正逢低入场,用了3亿元现金买下了西南合成70%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购入西南合成以后,北大方正将北大的医院资源利用起来,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乃至销售链条。这也是方正整合战略中的一环。

  入主后,随着北大方正的不断注入现金,引入资源,转机建制,使西南合成扭转了颓势。作为北大方正旗下唯一的医药板块上市公司平台,2013年,北大医药营业收入23亿增长18.92%,净利润7800万增长2.43%。

  在业内来看,这家曾经的行业跟随者正在蜕变成行业领跑者,比赛也才刚刚开始。

  “从北大医疗打造全产业链的角度看,就目前北大医疗的规模,只是在万里长征中迈出了一大步,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收购路’要走。”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

  随着北大医疗产业园成立、北大医疗产业控股、北大医疗产业基金、方正药品研究院等相继成立,北大医疗一个全产业链融通的故事浮出水面。

  在未来医疗领域,肿瘤将是一个大市场,北大医药收购医疗器械商一体医疗后,将植入和强化肿瘤业务。

  北大医药收购一体医疗的意义在于,北大医学部所有医院的肿瘤科和其收购兼并的肿瘤科与它形成协同效应。

  这或许是北大医疗CEO李学军和他的北大医疗在下的一盘大棋。

  北大医药11年市值增长10倍

  在北大医疗的这盘大棋中,北大医药这个唯一的上市平台,至关重要。

  从上市至今,作为北大医疗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平台,北大医药2003年入主西南合成时,市值10亿元,通过2009年、2011年两次向大股东定增,以及2014年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资14亿元购买一体医疗,这家靠现代医药平台,在资本市场上逐渐裂变。

  11年,北大医药的市值已经从2003年的10亿裂变成100亿。11年,北大医药的市值翻了10倍。

  曾几何时,方正系跨行业并购的大手笔曾受到外界质疑,尤其是收购苏钢和入主西南合成。对于一个传统IT公司来说,很多人都看不懂跨界涉足意义何在。

  但正是方正集团大难的跨界尝试,成就了北大医药今天的100亿市值。

  2003年,方正集团以迅雷[微博]不及掩耳之势切入多个非IT行业,从进军证券拿下浙江证券、武汉证信,到大手笔进入钢铁业买下苏钢90%股权,再到入主西南合成染指制药领域,其速度之快、行业跨度之大,令业界为之震动。

  2003年9月,北大医疗以现金入股的方式,花3亿元现金收购西南合成70%股份。

  虽然将西南合成与北大医院嫁接颇具诱惑力,但重组合成的过程并不轻松,关键难题在于西南合成的控股子公司ST合成。

  方正入局前,ST合成因为连年亏损、大股东占用上市资金严重而被看作一个“烂摊子”。2002年全年亏损1.53亿元,大股东及其关联公司欠上市公司的款项更高达2.2亿元。

  “在方正之前与西南合成谈重组的企业有38家,方正是第39家。”李明旭说,最后我们实现了ST合成的成功摘帽。

  据ST合成2003年年报显示,公司已经扭亏,并实现利润504.56万元,随后顺利摘帽。

  仅一年时间,让一个长陷亏损泥潭中的公司得以扭亏为盈,在外界看来难以想象。北大医疗对西南合成(后改名为北大医药)的成功入股,迈出后者百亿市值的道路的第一步。

  北大医药第二次优质资产的注入是在2008年8月,北大医药(改名前为西南合成)以定增方式,以2.3亿的价格装入北大国际医院持有的重庆大新药业90.63%的股权,进一步整合医药资产。

  2010年10月公司再度启动定增,收购大股东所持有的北京北医医药100%股权,成为西南合成在医药物流及销售产业链方向上的拓展。北大医药及其子公司叶开泰科技是北大国际医院集团重要的医药物流销售平台。

  本次定增完成后,经过7年的发展,北大医药资本市场得到裂变。其市值也由最初的10亿元裂变当时的60亿元。

  而直接促成北大医药迈入百亿市值大关的是在2014年6月其拟以14.02亿购买深圳一体医疗100%股权。6月18日复牌后,北大医药的股价仅用了10多天的时间就拉升近28%,市值也从80亿直接冲破100亿。

  十年十种蜕变。从2003年到2013年,经过11年的发展,北大医药主营收入由9亿增至23亿,净利润由1300万增至7802万。

进入【北大医药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纪委网站已通报31省份521名落马官员
  • 体育埃神绝杀恒大1-0建业 鲁能爆冷0-2负毅腾
  • 娱乐奶茶刘强东南京挽手逛街 见女方家人
  • 财经北京高端楼盘入市将适度放开
  • 科技苹果承认iPhone可被获取深层用户信息
  • 博客赴美哪些东西不能带? 给留学新生建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遭性侵后同歹徒谈心 套其身份报警
  • 徐斌:房地产衰退是趋势性反转
  • 冉学东:发审委最灿烂的最后亮相
  • 夏岩:蓝筹的春天尚未到来
  • 齐俊杰:养老金就当丢了吧
  • 黄凡:股市的长期牛市真的来了吗?
  • 冉学东:中国式货币大放水?
  • 钮文新:中国市场利率的乱象
  • 杜建国:八问北京地铁涨价
  • anmin:美元指数最终决定A股走势
  • 齐俊杰:人民币贬值令楼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