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讯三年虚增净利2777万 主要股东表态赔偿

2014年04月30日 01:44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本文     

  每经记者 蒙湘林

  去年曾自曝财务“瑕疵”的海联讯(300277,前收盘价11.13元)今日披露了2013年年报和涉及财务数据追溯调整的多则公告。审计机构发表了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出具了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鉴证意见。同时,海联讯在财务报告中对2010年、2011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更正和调整。

  此外,就财报调整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公司主要股东将择机启动赔偿工作,并表态将增持公司股票、履行业绩承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资本市场中首次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主动赔偿投资者的案例。

  追溯调整财报数据

  据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说明,2013年3月21日,海联讯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微博]立案调查,随后对其涉及的重要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了更正,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应收账款准备和项目合同收入均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具体看,海联讯自2010年上市以来持续三年的财报数据均存在重大差错。2010年度,调整当年多确认营业收入,调减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375万元,同时调减营业外收入18.75万元,由此调减2010年度净利润359万元,同时调减盈余公积35.9万元。2011年度,同样是收入确认和应收账款准备差错,最终调减2011年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2204万元、调减净利润2078万元、调减盈余公积207.8万元、调减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323万元;而2012年的净利润基于前期财报调减的前提下,其当年净利润调减340万元。

  由此发现,海联讯在上市后的三年间通过违规收入确认和不合规的应收账款准备,共计虚增净利润金额合计达到2777万元,对于一家净利规模在三四千万的创业板公司来说,这一虚增幅度着实不小。

  审计机构同时表示,本次会计数据的更正调整不影响2013年度的净利润,不过海联讯同时披露的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一季报业绩出现了明显的滑坡。2013年,海联讯实现营收3766.8万元,相比2012年调整后数据增长19.72%,净利润482.8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7.24%;今年一季度,海联讯营收4714.2万元,同比下滑25.9%,净利润亏损157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694%。

  北京一位四大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海联讯属于软件类供应链行业,该行业的收入确认和结转在会计处理有人为操纵的空间。从公司披露的公告看,公司和会计师都未言明差错的根本原因,但单从这一事件的性质看,其2013年的财报和内控报告被出具强调事项也是情理之中,其上市前的财务数据也可能会被复查。”

  股东三项承诺表歉意

  去年3月21日,海联讯被证监会立案核查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当时出现过一波大幅下跌,去年全年股价都处在横盘整理期,此次的会计差错调整自然成为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投资者此前呼吁海联讯公司应当就其失信行为承担投资者造成的投资损失。对此,海联讯在今日也发布了一则主要股东的公告说明。

  根据该说明,公司主要股东章锋、孔飙、邢文飚、杨德广向全体投资者道歉,愿意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给公司适格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并适时启动赔偿工作。资料显示,章锋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也是公司董事长,上述四名股东均在公司前五大股东名单中。这也是资本市场中首次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主动赔偿投资者的案例。

  此外,为消除前期冲抵应收账款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潜在损失,如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到2014年12月31日仍然无法足额收回、发生坏账损失,上述股东将信守承诺,以现金足额补偿;同时承诺将在未来12个月内选择适当时机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微博]交易系统增持50万至300万股公司股票。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的吴伟骏律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券索赔一般都是采取集体诉讼形式,一方面需要证监会进一步的行政处罚结果;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甄别何为‘适格’投资者,才能正式进入法律诉讼通道。”

进入【海联讯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宋斌办公室内身亡
  • 体育欧冠-C罗两球创纪录 皇马4-0拜仁进决赛
  • 娱乐琼瑶状告于正 律师:以改编权起诉胜算大
  • 财经问题汽油盛行:中石油中石化或暗地里涉事
  • 科技阿里入股优酷土豆背后:抢占客厅
  • 博客徐焰少将:天皇才是日本二战真正元凶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近4成海归就业首份工作月薪不足4千(图)
  • 叶檀:保定内热不可怕
  • 唐钧:养老保险基金“亏空”真相解读
  • 刘杉:南宁救楼市打响逃跑第一枪
  • 孔浩:房价暴跌崩溃是拯救中国
  • 朱大鸣:楼市还没到紧急救市关键时刻
  • 别志平:中国大妈被套牢是误读
  • 冉学东:国泰君安预测的窘困和不安
  • 叶檀:赴港上市会否压垮香港股市
  • 许一力:政府会放任房子的降价潮么?
  • 江濡山:李克强信心十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