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作为“富二代”的光大证券,正遭遇到其成立十七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黑天鹅”事件。
时至今日,让光大证券陷入无尽麻烦的“8·16”异常交易依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底,而它对光大证券未来的影响也依旧在逐步发酵。
“如今外界对于光大管理层在‘8·16’当天决定用违规交易来弥补异常交易,而不是及时上报监管部门的做法难以理解。”北京某大型券商金融衍生品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从逻辑上来说,光大证券作为排名前十的券商,管理团队中绝对不乏对行业法规和监管条例烂熟于胸的人,但当时却为了弥补损失而明知故犯,其中或许还有更深层的隐情。”
上海某券商的一位副总裁在反思光大异常交易前后表示,“归根结底,人的因素还是现代金融企业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曾对光大证券在集团中的地位进行了如下评价:“(光大证券)是光大金融控股集团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据一位接近光大证券高层的人士透露,“虽然光大证券的地位重要,但光大证券的管理团队要想在集团获得认可却不容易。”
而对于光大证券未来管理团队的打造,或许将是麻烦缠身的光大集团最应该抓紧解决的大事。
异常交易后的异常处理
虽然从证监会一系列的表态和处理意见来看,“8·16”当天上午的巨额买入基本被排除了“操纵市场”的认定,最后定性是在“异常交易”,但随后光大证券的种种作为,事后看来无疑是一连串的败笔,留下了诸多疑团。
“异常交易出现后,光大证券的反应显得非常不理智。”上述北京券商金融衍生品部负责人表示,“只要平心一想就能想到,当天光大证券的后续交易一定无法逃避监管的追究,而这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位接近上海证监局的人士看来,“即使光大证券要采取交易的形式来弥补,也应该先公开自己的错误交易,并且上报监管部门,此后再进行的交易就有可能免责。”
而本报从光大方面了解的情况是,光大不仅没有及时上报,反而封住消息,甚至在传闻已经出现时,不让有关人员与外界联系。当天有不少光大证券内部员工发现,午后,杨剑波团队整体在公司OA系统中神秘“消失”了。
此次光大“8·16”套利“乌龙案”的主要原因在策略设计和系统缺陷,但本应“在场”的风控系统却没有了“身影”,也暴露出光大证券乃至整个行业依然未能重视风控。
根据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证券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
光大证券刚刚披露的2013年中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光大证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为74.22%,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为70.15%,合计达到144.37%。
而按照中报披露的132.63亿元净资本,此次增加的60多亿元股票及期指,将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瞬间提升至119.46%,已经超标;而整体自营业务规模也提升至近190%,距离红线仅一步之遥,如果当天光大证券没有及时将18亿元股票申购成ETF并卖出,这一指标也必然超标。
通常而言,券商在风险控制指标的管理上在证监会所规定的红线之前,一般都有一条预警线,比如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衍生品与净资本的比值达到80%就应当预警,同时启动相应的应对机制,及时将指标控制在预警线以下。
然而,在“8·16”套利“乌龙案”中,当时超额度交易的产生和之后事态的发展,都显示光大证券的风控没有到位。
缘起内耗
从光大证券决定用违规交易来弥补异常交易的结果看,光大证券所谓的风控,人为因素依然是主导,规则可以给人为意志让步。
而光大证券的怪现象还不仅如此。
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保荐的天丰节能IPO项目在证监会进行的财务大核查中被查出存在财务造假,与其他券商遭遇保荐项目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光大证券更让外界关注的却是内部出现针对投行部门内讧甚至是直接针对负责人的举报。“不过,光大证券内部人士的举报方向通常不选择纪委或者监管部门,而是选择媒体。”一位在光大证券工作多年的人士回忆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曾经在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上都有过所谓的内部人士向媒体举报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年光大证券托管天一证券和昆仑证券的时期。”
目前,光大证券的承销业绩尚未受到影响。2013年上半年,光大证券实现承销业务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二季度实现0.89亿元,环比下滑9%。上半年光大共完成增发4家,公司债5家,企业债1家、中小企业私募债1家,再融资及核心债券承销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目前公司IPO已过会项目4家,在会项目14家(不含已终止项目)。
系列损失
在安信证券研究员杨建海看来,本次事件对光大证券的直接损失包括8月16日公司公布的收市盯市损失1.94亿元,考虑到之后的5.23亿元的罚没损失,直接损失共计达到7.17亿元,相当于2013年中期净资产的3%,该损失属于一次性损失。
而自营业务被停的损失将是持续性损失。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光大证券自营业务在收入中占比为13%,其中固定收益类占比41%,非固定收益占比59%(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在利润中的占比约为20%。
杨建海表示,目前证券行业的加杠杆趋势非常明确,但需要更多的创新业务作为加杠杆载体,而光大证券创新业务被停可能会影响公司加杠杆的行为,更从而影响其未来盈利和估值水平。
另外一个毋庸置疑的损失,则是分类评价级别被下调的损失。杨建海分析认为,比照平安证券[微博]的处理结果,光大证券2014年的评级可能会被下调,从而影响公司利润约2%. 此外,在杨建海看来,虽然因内幕交易而被诉讼赔偿的案例还很少,但此次事件有可能带来潜在的诉讼风险。
而国金证券研究员王琨则预计,光大证券将进一步面临流动性枯竭、业务收缩、人员调整等问题,并对盈利带来影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