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招待花钱豪爽引质疑 相关公司澄清称被误读

2013年05月07日 07:59  深圳商报 

  年报收官,盘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各类榜单陆续登场。其中,一张关于上市公司招待费的榜单引人关注。其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居于榜单首位,前十名多为央企,包括中国交建中国水电葛洲坝中国北车等。

  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缘何如此之高?多家媒体对此质疑,相关公司也陷入舆论漩涡。中国铁建负责人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恳请记者不再报道,吉视传媒昨晚则公告称系媒体误读。

  中国铁建招待费年超8亿元居首

  4月28日,一篇《九家上市公司招待费过亿 中国铁建居首》报道亮相。这篇附有图表的报道称,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去年共有九家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超过一亿元,前十名合计达到29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央企,中国铁建以8.37亿元居首位。这张榜单上列的十家上市公司有: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水电、上海建工、葛洲坝、中国北车、中煤能源、吉视传媒、金隅股份五矿发展

  按照同比口径计算,前十名中有七家上市公司去年业务招待费同比增长,其中五家公司增长幅度超过一成,中国交建增幅最大,高达21%。只有两家公司业务招待费小幅下降。

  从行业上看,建筑业成为业务招待费最高行业,排名前五的均为建筑企业。

  不过,多家公司去年的业绩表现却远不如费用增长般亮丽。中国交建、葛洲坝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只有3%和0.78%,远低于费用的增长幅度,中煤能源和金隅股份的业绩更是出现了下降。

  吉视传媒公告称媒体误读

  对于招待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各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均比较含糊。上海建工、中国北车、葛洲坝均表示,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导致管理费用相应增加,而中国交建、中国水电则未在年报中给出原因。

  据央广经济之声昨日报道,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裁赵广发在接受采访时对此情绪激动,称“扯淡的事,不用管”。中国铁建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齐晓飞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

  中国铁建新闻处长刘玉一再恳求不要继续追踪报道此事。他说,这样报的话,伤害太大,不光是一家公司的问题。中国铁建8.3亿元巨额招待费的具体内容,他们将向国务院国资委及证监会提出申请。获得同意的话,将公开8.3亿元招待费的具体构成。

  中国交建相关负责人表示,需咨询公司财务方面人士方能答复。葛洲坝表示,数据是否属实还需核实,一切要以公司的公告为准。

  5月6日晚间,吉视传媒公告称,包含53家分、子公司在内,公司2012年度业务招待费为822万元。公司认为媒体把去年管理费用中业务经费支出1.11亿元误读为业务招待费,但业务经费并不等同于业务招待费,包括办公经费、企业财产保险费、工程及业务车辆费、房屋租赁及水电取暖费、差旅费等30余项费用,业务招待费仅是其中一项。

  专家称招待费取决于公司管理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招待费”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箱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须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意味着隐性化、不透明、不规范。

  那么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究竟可以装进哪些项目?记者昨天咨询了多位财会界人士。会计专家马靖昊表示,招待费一般包括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宴请或工作餐、赠送纪念品的开支等。对于是否在报表中单独列支,监管并没有要求一定披露。他认为,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和政府的招待费性质实际上并不一样,后者是财政预算资金,属于纳税人的钱,需要严格披露,但企业招待费并没有一定之规,只要合理合法就可入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微博]认为,央企高额业务招待费可能牵连通过请客送礼来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显示出内部治理机制松散、效率低下。中国铁建若是作为央企应该至少向公众公布业务招待费的构成,保护中小股民权益。

  而国内某大型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则直言,按税法规定,业务招待是据实列支,年终汇缴时作纳税调整,最高不能超过收入的千分之五,并且只有收入的60%才能在税前列支,即无论是否超支,10元业务招待费用中的4元,是必须纳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多数企业报表中的业务招待费,恐怕只会少,不会比实际更多。

  (综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称浙江叔侄冤案法院功大于过
  • 体育世锦赛奥沙利文夺冠 中超舜天6轮首胜
  • 娱乐英演员自称杰克逊三子生父愿测DNA
  • 财经事业单位曾试点养老金并轨 5年未果
  • 科技业内预计4G牌照最快本月中旬发放
  • 博客知情者:"毒生姜"打敌敌畏撒六六粉
  • 读书叶群真相:林彪的事都要她当家
  • 教育武书连2013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育儿90后男子2万卖掉亲生女儿称为挣钱
  • 张五常:马歇尔的失误
  • 叶檀:全球黄金大转移
  • 张捷:辛普森案与朱令案看程序正义
  • 玄铁令:中国式楼市泡沫探源
  • 李光斗:农夫山泉告京华时报该不该?
  • 金岩石:赈灾的经济学思考
  • 林采宜:保增长语境下的中国经济困局
  • 石建勋:中国近期降准降息可能性加大
  • 沈建光:幼稚的做空中国阴谋论
  • 安邦智库:欧元区陷入增长与紧缩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