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新模式存隐忧 大项目带来的大麻烦

2013年04月19日 02:25  第一财经日报 

  金慧瑜

  在市政园林行业,企业“垫资”建设是进入行业的一大门槛。但企业连年的快速扩张,加之地方财政紧缩带来的回款慢已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主营市政园林业务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002310.SZ)近日发布年报,其应收账款进一步扩大到17.3亿元。为避免坏账风险累积,东方园林推出“土地保障模式”,这给其业务带来短期阵痛,东方园林在2012年营收增速未达到年初设立的目标。

  大项目带来的大麻烦

  近年来东方园林大项目拿到手软,为公司业绩突进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东方园林签署的战略框架协议达234亿元,签署工程施工合同65亿元、设计合同1.77亿元。

  近日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12年营收为39.4亿元,同比增长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53%。

  但光鲜的业绩表面潜伏着隐患。

  在园林行业,企业往往采取垫资建设再收款的方式。自2009年上市后,东方园林的经营性现金流就一直是负数,应收账款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年底,其应收账款达17.3亿元,同比增37.3%。

  以其项目大单为例,东方园林20个重大在手订单中,有3个项目已经完工,包括株洲神农城景观项目、大同文瀛湖项目、衡水滏阳河项目,这些项目分别签订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和8月,预计协议金额分别达到4.32亿元、12亿元和4.46亿元。

  就12亿元文瀛湖项目来看,截至2011年底时,项目的累计回款为3.75亿元,但去年全年却仅仅回收了300万元,年底的累计回收为3.78亿元。目前,大同市园林管理局所欠的3.8亿元占到东方园林应收账款总额的逾五分之一,而这笔账款的年限已经接近两年。

  截至去年年末,上述三个项目累计收款分别为预计协议金额的73.5%、31.5%和10.7%。

  文瀛湖项目回款的情况仅仅是东方园林在各地遭遇地方财政乏力的一个缩影。其分别在2010年5月和12月签订的鞍山市城市景观项目和本溪沈溪新城项目目前已经停工,而在淄博、沈阳、宁武、锦州等地的十余个项目也在缓慢回款中,此外还有5~6个项目处于未开工状态。

  新模式阵痛

  东方园林显然早就意识到了应收账款潜藏的问题,并开始做出调整。

  “一方面是收款模式改变,过去公司收款模式是5-3-2(项目完工后三年内分比例收款),现在已经完成向6-2-2转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提高;另一方面公司推行土地保障制度,确保工程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东方园林表示。

  东方园林在签订新项目时,比此前新增了一则土地保障制度,亦即以保障地块作为工程资金保障——如果业主方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则以保障地块的出让收入作为支付工程款的来源。

  但该“土地保障”模式给东方园林带来短期阵痛。

  去年一年中,东方园林和鞍山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2010年5月签订的鞍山市城市景观项目宣告停工。东方园林表示,停工原因是公司正在和鞍山市相关部门洽谈增加土地保障条款。2010年9月签订的本溪沈溪新城项目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停工。

  鞍山项目和本溪项目的协议投资额分别高达16亿元和12亿元,但截至去年年末,东方园林收到的回款仅为1421万元和1979万元。

  “如果公司已经实施的工程比例比较大的话,这些停工的项目将会对公司资金周转形成较大压力。”一名分析师认为。

  除了上述两个已停工的项目,在2010年和2011年间,东方园林签订的无土地保障制度的在手订单接近60亿元。东方园林是否会像鞍山和本溪项目一样洽谈增加土地保障条款,记者未能在截稿前获得东方园林的回复。

  土地保障模式在去年的推出拖累了东方园林的营收业绩,其35%的增速低于年初制定的60%的目标。“放弃了部分无土地保障框架协议下的产值,同时因新商务模式谈判时间及项目落地速度慢于预期,导致公司开工项目不足。”东方园林表示。

  资金压力下,东方园林也一直在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的六成股权已被质押,而当下东方园林最关注的,则是其17亿元定增计划的落实。

  中金公司指出,若增发未能获批,地方融资平台调控带来地方财政收缩,是东方园林面临的主要风险。

进入【东方园林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本级三公预算公布:公车费近44亿
  • 体育李娜入围《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
  • 娱乐台57岁作词人急办爷孙婚 嫩妻父欲告诱拐
  • 财经3月70大中城市仅温州房价环比下降
  • 科技中国雅虎邮箱之死:终生承诺变终结
  • 博客吕令子大学生活照(图) 戴旭回应南周访谈
  • 读书正说六宫:后妃们的"工资"差别有多大
  • 教育精英入围城 在港内地生的“七年之痒”
  • 育儿去香港抢不成奶粉抢纸尿裤?(图)
  • 叶檀:地方债危机倒逼改革
  • 郭世邦:小微企业融资出路在哪
  • 于晓华:黄金价格崩溃只是一个短期现象
  • 张明:中国不应低估去杠杆化风险
  • 刘杉:中国经济需要去除三大病症
  • 章玉贵:中国的地方债风险及其治理
  • 冉学东:金价下跌必然预示着房价下跌吗
  • 袁一泓:呼吁彻底断绝福利分房
  • 姚树洁: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
  • 徐斌:滞胀是全球经济逃不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