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却没能带动盈利同步增加,随着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的陆续披露,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成本费用高企、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计提损失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公司利润远逊营业收入
创业板公司万讯自控于昨日披露了2012年年报,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2.81亿元,同比增长49.33%,但净利润却仅为0.24亿元,同比下滑3.18%,万讯自控就此沦为又一家“增收不增利”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增收不增利”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共有1354家上市公司发布2012年年报,上述公司总计实现营业收入18.9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12%,但净利润总额只有1.67万亿元,同比增速仅为0.55%。相形之下,A股上市公司2011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速约18.82%,净利润增速则达到12.37%。
具体而言,虽然有911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的正增长,但泰达股份、安彩高科等283家上市公司都遭遇了“收入上升,利润向下”的麻烦,占公布年报总数的20.9%,其中又以泰达股份的收入增速与业绩走向脱节最为严重,据泰达股份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4%,但净利润却为-1.96亿元,同比暴降21998.38%。而就行业而言,有色金属、农林牧渔、能源、化工、交通运输、信息设备、商业贸易、建筑建材等板块均在2012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麻烦。
三原因引发增收不增利
探究A股公司“增收不增利”原因,相关上市公司大多存在成本费用高企、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以及计提损失等问题。比如,赤天化2012年的营业收入达35.04亿元,同比增长78.7%;但公司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下滑了61.99%。赤天化对此解释称,受能源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报告期内公司因停车待气长达103天,生产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导致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引发公司净利润下滑。
北海港则是新业务拓展不力导致业绩“原地踏步”的典型代表,2012年北海港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幅达105.69%。其中港口装卸、运输代理和货物运输三项传统业务合计实现营收只有近3亿元,而商品贸易业务,收入虽然高达17.89亿元,增幅高达143.73%,但毛利率仅为1.57%,因此无法对业绩带来实际提振。
此外,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去年增收不增利。比如,阳光电源去年营业总收入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2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80.17万元,同比下滑57.81%。其中,阳光电源计提2012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7337.51万元,这个数值基本上与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相当。
增收不增利暗藏投资隐患
国元证券投资顾问赖艺棠指出,从目前情况看,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于强周期行业,这从一定意义上显示出宏观经济复苏的力度还比较偏弱,同时也反映了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问题,仍在依靠廉价劳动力、消耗大量资源、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经营,一旦经济环境出现波动,相关公司的业绩便会受到明显冲击。
不过,华泰证券投资顾问陈勇也提醒投资者,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因素属于短期性事件,只要上市公司主业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随着宏观经济好转,相关公司募投项目开始贡献利润,营业外支出趋于平稳,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但需要投资者警惕的是,部分中小板、创业板个股“增收不增利”可能是上市“包装”恶果的显现,因此,对于那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在公司业绩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超过30%)、主营收入增速连续4个季度以上超过净利润增速且两者差距越来越明显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投资者要特别警惕其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