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计划将总部搬迁北京的消息正引发系列连锁“反应”。媒体及舆论震惊之余,不由揣测这个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民营企业突如其来的“迁都”之举的背后原因,是出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还是被生态所逼的“无奈”出走?抑或是有人猜测的向政治资源更加集中的北京靠近。
三一迟迟未正面回应进一步让猜测升级,更致使舆论将矛头指向同为工程机械制造龙头的同城兄弟——中联重科,甚至连湖南的投资环境也遭受质疑。
真相到底几何?一直低调保持沉默的中联重科是否为逼走同城兄弟的“罪魁祸首”?针对外界诸多疑问,中联重科一位高层首度公开回应此事,表示正是湖南良好的投资环境才培育出长沙这个世界工程机械之都,也正是竞争才让同城的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微博]迅速发展。“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的是,竞争并非坏事,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但不规范的竞争应当引起行业及企业的重视与反思。”
良好环境培育工程机械之都
据媒体报道,11月21日,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微博]董事长梁稳根在内部早餐会上突然宣布,三一集团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将全部迁往北京市昌平区,长沙基地将仅保留泵送事业部。据悉,职能总部的搬迁被要求“两个月内全部完成”。
此后经媒体多方求证,确定三一确有此计划,但搬迁仅涉及少数职能部门,且具体搬迁时间尚未确定。虽然三一方面普遍宣称总部搬迁主要出于国际化发展需要,但三一高层在接受采访时或公开或私下透露,离开湖南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太恶劣,恶性竞争使其无奈“背井离乡”。
从“迁都”到此前的“间谍门”、“行贿门”、“微博门”和年初的“裁员门”,三一今年确实新闻不断。于是,有媒体猜测,三一搬迁可能与当地政府“不作为”有关。此种说法得到了中联重科上述高层的反驳。
“长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中联、三一、山河智能都是在这片土壤上白手起家成长、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如今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想,如果没有湖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提供的诸多土地、资源、政策优惠措施,我们任何一家企业、我们这个行业都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所以,如果有人说湖南的发展环境不好和当地政府的不作为,要么是不明就里,要么就是昧着良心说话。”中联此位高管说,不论是三一,还是中联,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一旦有问题需要解决,省领导从来都是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一路绿灯。也正如此,才为工程机械行业在长沙的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才使得工程机械之都崛起在内陆湖南,才有了如今的中联和三一都能走出国门并购海外巨头,角逐国际市场。
此种说法,我们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发展路径可清晰地得到求证。
1989年,梁稳根等人筹资创立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这是三一重工的前身。1992年,三一将总部从涟源迁往长沙,1994年三一选择将工程机械作为主业打造, 20年间实现了飞速发展。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是中国股权分置改革首家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2011年,三一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约800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同年,梁稳根以700亿元身价首次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三一在融资、土地、政策和政治资源的获取方面,都得到了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三一重工被湖南高层冠以本土企业成长的标杆并将其作为重要政绩向前往视察的领导人展示,几乎没有哪个重要领导人到湖南视察时没被安排参观三一。梁稳根也相继获得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党代表等各种政治资源,甚至在三一曾经同时有两个全国人大代表,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是绝无仅有的。身为十八大党代表的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直言“三一的发展得益于湖南这块土地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联的发展亦不例外。1992年9月28日,位于长沙桐梓坡路的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一块水泥坪上,中联公司挂牌成立。这家借款50万元创办的企业,通过实现与市场、资本和国际化“三个对接”,快速发展成为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目前,中联重科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5%以上,最高时达到7%,能够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6个产品系列,64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中联重科从成立起,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是行业增速的2.5倍。目前公司总资产870亿元,位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第7位。
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逐步壮大一样,数十家工程机械规模企业在湖南这片投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11年,湖南工程机械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子产业”,并且首次超过江苏、广东,坐上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头把交椅”。如今,长沙市将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之都”作为目标,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长沙工程机械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并由此制定了助推产业发展的系列扶持和优惠措施。
在采访中,中联高层始终强调,企业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政府和社会。“企业要摸着良心说话,没有政府的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在湖南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
“也正因为湖南创造的良好投资环境,中联重科90%的业务集中在湖南。”这名高管说。在湖南的版图上,记者看到,从长沙往西,一条工程机械“工业走廊”正在形成。在这条走廊上,从长沙高新区的麓谷到宁乡,到益阳东部,到沅江市,再到汉寿县,到德山,到鼎城,到临澧,到津市,每50公里就有一个中联园区,每一个园区都带动形成了一个小的集群。“做总部设在湖南的跨国公司,是中联重科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战略目标”。
同台竞争让行业提速发展
对于三一的闪电搬迁,市场传言四起。但外界纷纷评论,三一集团“迁都”的背后,埋伏着它与同城竞争对手中联重科的纠葛主线。
作为“牵连”对象的中联重科,在一系列事件中似乎选择了与三一重工截然不同的姿态:低调、缄默。这种方式让媒体所获信息一度失衡,外界的猜测也让事件进一步扑朔迷离。
“我们不希望挑起任何事端,认为只要按规矩做人、做事,那么自然会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中联高层解释着一直不愿卷入是非的真正原因。他同时认为,一直以来,是竞争让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脱颖而出,也正是同城竞争让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这几个同城兄弟快速发展。他强调,社会需要正确认识竞争的价值与意义,也需要辨别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给行业带来的不同影响。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在公开场合意味深长地表示:“世界50强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有两家同在一个城市中,这是绝无仅有的。但这不是一种现实的无奈,恰好,这是湖南工程机械的幸运。”有人认为,这是詹纯新非常清晰地向世人表达中联对产业生态的认知,表达对业内竞争的态度。在詹纯新看来,“竞争是好事,只有竞争才能发展。世界上就有很多两个相同行业的企业因为在同一个城市因为竞争而得到同步发展的,比如中国的华为与中兴。因为竞争,大家在这个行业都很辛苦,但也是因为竞争大家都希望做的更好;因为竞争,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思自己的差距,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同台竞争,湖南企业将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车、履带起重机等产品的研制一步步推至世界前沿水平。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领衔着“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抢摊海外市场,这些确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联重科并购CIFA,三一重工收购德国“大象”,总被在不同场合下提及肯定,认为是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的成功典范。
竞争是否就意味着“你死我伤”?中联重科此位高层不这么认为。“既然有竞争就必有摩擦。在市场竞争中,竞争企业的利益对垒有时已经变成其员工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对决,最终两个企业的竞争就变成了个体的竞争,摩擦自然在所难免。”中联重科高层很坦率地说,但是我们企业领导需要做的,就是要把队伍带好,只要是依法竞争,摩擦就永远只是小枝节,竞争带来的积极影响永远是主流。
政府“偏袒”之说有失公允
外界报道中经常这样打比方,三一和中联,就像“既生瑜何生亮”,总是在较劲。但中联重科拥有国资股份,三一重工属于民营企业,在出现矛盾时,外界自然而然地认为政府必然维护“血统更正”的中联重科。
但据知情人士介绍,三一重工年初并购德国普斯迈斯特(因该公司生产“大象”牌泵车闻名,下简称“大象”)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在政府的协调下中联重科做出的巨大让步。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企业对外正式投标前应向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并抄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正式获批了才算拿到“路条”。2011年12月30日,中联重科拿到国家发改委的“路条”。但三一重工未按章出牌,在未获得“路条”的情况下,抢先与德国“大象”签订了协议。
未获“路条”先签约让拿到“路条”的中联重科措手不及,也让主管部门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若主管部门同意三一重工并购,显然不符合此前规定,且对通过正常渠道率先拿到“路条”的中联重科不公平;若否决这一并购,三一重工与“大象”刚签的协议就要宣布无效,也有损中国形象。最后,在湖南地方主管部门协调下,中联重科主动放弃“路条”。这是三一重工最终能在4月17日顺利完成股权交割的原因。此事得到了此位中联重科高管的证实。
一位长沙经开区工作人员表示,自1992年三一重工迁入长沙星沙经开区后,他们尽最大能力给予土地、政策优惠和支持,“三一有问题提出时,我们从未懈怠。”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得知,三一集团上市公司三一重工占地面积就达到1500余亩,2009年启动的三一起重机产业园占地4000亩。从财务报表上看,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虽都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财政支持,但悬殊较大。2011年全年,三一重工的政府补助资金高达9.37亿元。2010年这一数据为9523万元。同期,中联重科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8688万元和7035万元。2012年三一重工三季报显示,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8.99%,主要系公司本期收到各类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问及此间热议的“间谍门”事件及此前双方诸多争端,中联高层给记者的答复是:具体的事情法律是一把尺子。我相信,正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湖南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最终会有一个公正的说法。事实也证明,所有事情只要按照秩序和规定来实施,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此高管直言:“我们做企业要敬畏市场,敬畏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认为中联重科违法了,完全可以诉诸法律,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同行业且身处同城的两家企业,在行业低迷时理应合力过冬,积极寻求出路。如果一味地恶性竞争,非但对自身发展无益,对整个行业也将带来巨大伤害。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