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492业绩高增长上市公司被注水 四钱途粉饰业绩

2012年11月10日 15:21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讯 尽管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遭遇了整体业绩同比下滑2.07%的尴尬,但仍有565家上市公司在此期间逆势取得30%以上的业绩高增长,只不过在看似亮丽的财报数据背后却藏有相当的“水分”,统计数据显示,上述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有余,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通过主营方式增长的公司更为可靠。

  52公司业绩全靠“注水”

  尽管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遭遇了2008年同期以来的首度整体业绩负增长,但包括宝钢股份在内的565家上市公司仍在此期间录得了30%以上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相关公司在报告期内总计实现净利润2693.5亿元,同比增长60.39%。

  虽然从表面数据看,565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经营状况相当不错,但在近2700亿元的总利润中,非经常损益所占的比例却有明显的增长。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565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总计达250.86亿元,在总利润中的比重达到9.31%。而在去年同期,上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总计仅为62.7亿元,在总利润中的比重仅占3.7%。换言之,565家业绩高增长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同比暴增了300.09%。

  就具体公司而言,在565家业绩高增长上市公司中,有492家公司存在依靠非经常新损益“补贴”净利润的现象,其中有112家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超过30%,甚至还有52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超过了公司整体净利润,比如大唐电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1.5万元,同比大增105.3%,但这201.5万元的净利润中却包含了1.08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大唐电信在报告期内实际亏损了1.06亿元。

  四“钱途”粉饰业绩

  据本报记者梳理,492家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为公司业绩“增光添彩”的方式基本集中于以下四种途径。

  一是投资收益。比如,丰华股份之所以能在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3.5%的佳绩,对外委托贷款带来的近1600万元的投资收益是其中的关键。

  二是出售资产。鑫茂科技便是典型案例,由于在三季度将所持有的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34%的股权出售,公司获得收益约2000万元。

  三是获取政府“红包”。如松辽汽车今年前三季度获得的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550万元,相当于同期公司净利润的2.21倍。

  最后,债务豁免也是部分上市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途径,比如,借助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就所欠利息进行债务重组,*ST西轴便在今年前三季度因债务重组增添了6500万元的非经常性收益。

  警惕业绩“虚肥”股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存在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投资者需慎重看待其业绩的走向。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指出,净利润指标可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但如果衡量收益质量,还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如果非经常性收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将会干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的判断,可能某只业绩靓丽的个股实际依靠的是非经常性收益的粉饰,而某只业绩“崩盘”的个股或许只是偶然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拖累,因此对于那些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多加观察,以免被表面的业绩数据所误导。特别是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明显超过净利润增幅的上市公司在发展稳定性方面更为踏实可靠。

  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则认为,投资者在关注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时更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真实性较高,投资者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 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温家宝:任内办好两件事今后5年应抓3件事
  • 体育NBA-洛杉矶湖人宣布解雇主教练迈克-布朗
  • 娱乐大婚第3日祠堂祭祖 霍震霆夜宴亲友
  • 财经消息称油价新机制敲定 4%涨跌幅或取消
  • 科技深圳地铁被WiFi逼停:或申请专用频段
  • 博客42年河南饥荒揭秘 吉杰:拒绝好声音
  • 读书霸占兄妻:历史上宫闱丑闻最多的朝代
  • 教育四成农村生自认屌丝不敢爱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9岁女生孝德课上跪求爸爸原谅(图)
  • Kingsley:富士康的怨言摧毁房地产核心
  • 黄鸣:没偷到就不是贼?
  • 罗善强:股市不亏钱靠理性 赚大钱靠随机
  • 李光斗:从奥巴马访缅看奥巴马的海外营销
  • 金岩石:从纳斯达克看中国的创业板
  • 蔡成平:唱衰日本电子业还为时过早
  • 艾诚:2012年美国大选是场关于人民的论战
  • 李剑:人均实际购买力翻一番是最大挑战
  • 马光远: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 陈虎:如何诠释十八大倍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