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熔盛重工:收购全柴动力既缺资金又担心退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0日 08:05  国际金融报微博

  本报记者 傅光云 实习生 楼佳骊

  目前,中国的造船业进入冰河期,受此影响,“造船大亨”熔盛重工也只能“低头”,拒不理会外界对其拖延收购全柴动力的指责。业界人士揣测,熔盛将收购行动“一拖到底”。

  20亿资金缺口?

  经过漫长的等待,熔盛重工于7月18日清晨再次发布公告。公告依旧强调其收购全柴动力的协议未生效,并进一步称,“未生效是因缺少证监会的审批”。熔盛重工表示,为支持申请证监会批准,熔盛重工目前正在根据国际及国内的经济形势及集团和全柴集团的经营情况,做各种综合分析。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将责任推给证监会的做法,理由并不充分,在全柴动力7月16日的公告中就已明确指出,证监会未批复收购源于熔盛重工没有补齐其要求的资料。

  从公告内容上看,熔盛重工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未放弃收购全柴动力,只是强调,何时完成分析准备,现阶段还存在不确定性。

  “熔盛重工所谓的分析很有可能是在等待全柴动力的股价上涨。”东北证券分析师郭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熔盛重工若按现在的股价收购,全柴动力很有可能面临退市的危险,进而丧失资本平台这个作用。这是熔盛重工所不愿看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收购。”

  有媒体报道称,熔盛重工目前存在逾20亿元的资金缺口。业内有分析认为,熔盛重工收购全柴动力一个主要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融资,现在担心全柴退市,其又缺乏资金,所以拖延收购“情有可原”。

  为此,记者致电熔盛重工,至今仍未有回复。而上海某大型船企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所知,“绝大部分船企现在都有大量的资金缺口。”

  造船业日子难过

  熔盛重工公告指出,其受到了国际及国内造船和航运市场严重衰退的冲击。

  其实,不光是熔盛重工现在“日子难过”。近日,有消息称,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这也是继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和蓝天造船集团之后,第三家大型造船厂破产倒闭。

  “造船业已经进入了冰河期,乐观估计至少要五年才能解决。”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订单、资金、成本是最大的问题。”目前造船业普遍订单不足。据他了解,最佳情况的船企订单也只能维持到2013年底,绝大部分船企已经颗粒无收。而一些中小船企,为避免破产倒闭的境况,吸引商家,只收少量的订金。殊不知,此法反而加速企业走向灭亡。“有些商家看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宁愿违约,赔偿违约金也不愿意收船。这对商家来说,损失的只是有限的违约金,而对已投入全部资金的船企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中国产能早已超出全世界的需求。”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订单的缺少反映了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情况严重,而产能过剩则与政府的无序管理有着一定的关联。资料显示,2004年受国家政策鼓励,造船业一路高涨,中小船企纷纷设立。到2010年,中国30万吨产能的船企增至33个,10万吨船坞船台增至59个。“过多船企的出现导致恶性竞争。很多船企为了订单拼价格,更有甚者不惜亏本接单。”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造船业振兴政策“振兴多于规划”。

  重新洗牌

  “由于航运业的特殊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到现在才真正体现在造船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造船业所面临的危机,将致使造船业重新洗牌。

  浙江等一些船企的倒闭印证了这种判断,倒闭或者被兼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造船业的“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船企有5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企业倒闭,银行的利益将会直接受到损害。这无论对银行业来说,还是对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颗新地雷。

  上述业内人士强调:“船企想要走出困境,第一是要政府加强管理,第二就是企业自身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形势,熔盛重工最终是否会收购全柴动力,郭峰则表示,“概率各占50%,还要看往后形势才能判断。”

点击进入[全柴动力吧]讨论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