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矫 月
一度被市场称之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北北合作”的收购计划,现今却面临着破裂的危机。在熔盛重工迟迟拖延不上交补充材料的情况下,熔盛重工与全柴动力的这场联姻一时间变成了僵局。
受此消息影响,全柴动力股价进入下降通道,从7月12日至7月18日,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并一连4日股价触及跌停红线。截至7月18日,全柴动力最后收盘价达10.57元/股,相比要约收购价格16.62元/股全柴动力现今的股价可以说打了近6折之多。
合同尚未生效
2011年4月,熔盛重工以21.5亿元的投标价购得安徽省全椒县政府持有的全柴集团100%股权。因全柴集团持有全柴动力44.39%股权,导致熔盛重工成为全柴动力新的实际控制人,由此触发向除全柴集团之外的全柴动力全体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股份的要约。4月28日,熔盛重工对全柴动力其他股东发出要约收购书,要约收购价格为16.62元/股。
对于此次收购,市场称之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北北合作”。然而,正是这样一次被市场看好的收购却面临着一方退出的失败结局。
据了解,要约收购大体上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大股东)达成收购意向,向社会公布全面收购要约。第二阶段,取得审批文件。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的,报国资委审批;涉及反垄断的,报商务部审批。最后报证监会审批。第三阶段,向愿意转让的股东支付对价,转让股份。收购程序完成。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目前熔盛重工对全柴动力的收购正处在第二阶段。“一旦证监会审批通过,收购方就必须履行收购协议和对全体股东的要约承诺。一般而言,收购双方也往往以获得全部的审批文件作为合同最终生效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熔盛重工一直拖延不上交材料直到失效的话,收购将无法获得证监会的审批,而这次收购也将面临失败的风险。
股价倒挂打6折
熔盛重工拖延材料不上交的行为遭到了全柴动力股东的指责,同时,因收购进场的机构也向熔盛重工施压。
据了解,由于去年8月份相继获得国资委、商务部放行,要约收购成行的可能性大增。尤其是去年四季度至今,全柴动力股价一直处在收购价下方,机构投资者看中要约收购确定性增加而于四季度大肆建仓套利,其中包括兴业全球视野、私募中融增强36号等。
然而,在熔盛重工的拖延之下,全柴动力股价却开始节节下降。抵不住股价的不断下跌,今年7月3日,全柴动力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两位重量级股东——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博)和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名发出《致全柴动力及熔盛重工要求就要约收购事项召开公开说明会的函》。 要求熔盛重工说明迟迟未向证监会提交的补正材料具体是什么,以及未能提交的真实原因,并说明何时可提交补正材料,以及要约收购事项后续如何安排。
此后7月17日公布的公告显示,熔盛重工于7月16日再次向全柴动力发函称要延期。
就在全柴动力发布公告的当天,公司股价以11.3元跌停价收盘,若按其一季度平均股价14.3元计算,持有重仓的长江证券、东方证券和光大证券3家券商合计浮亏2461万元。据全柴动力一季报前十大流通股东显示,7家机构合计持有全柴动力2142.52万股,其中,上述3家券商合计持有全柴动力820.56万股。
事实上,从7月12日至7月18日,全柴动力股价连续下跌,并一连4日股价触及跌停红线。截至7月18日,全柴动力最后收盘价达10.57元/股,相比要约收购价格16.62元/股全柴动力现今的股价可以说打了近6折之多。
在股价打了近6折的情况下,业界人士认为,熔盛重工恐怕不会接受原来的收购价。对此,全柴动力证券事务代表万少红则是公开强调:“收购价格肯定是不会变动。”
熔盛重工上演的“拖婚计”将在8月26日正式宣告结束,而之后,事态会如何发展,《证券日报》将进一步跟踪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