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诗 谢少萍
平安解禁风波依然在发展。在“3·15”这天以示威方式表达维权意愿的平安员工股代表,在没有得到平安总部的回应之后,正在寻求诉诸法律。
员工股代表两项诉求
“我们是在考虑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我们的权利。”平安权益持有人李女士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李女士是3月15日在平安总部门前参与维权活动的平安员工股持股代表中的一员。数天来,她的伙伴们有一些已离开深圳,也有一些新加盟进来。
今年元旦,员工股代表给平安集团高管发去邮件,询问员工股解禁的方式,但他们只收到一封律师信,被告知员工股解禁方案还没有定下来,要等通知。
直到2月22日,平安员工股解禁方案公告发出,李女士等员工股持有人才得知解禁方案内容。在当天以及公告发出后,李女士们并没有得到任何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底发布的《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限售股股份套现后,个人所得须交20%的个人所得税。
新豪时则通知需要减持的员工,减持时需缴纳22%~25%的企业所得税,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即持股员工须承担40%的税赋。
对于李女士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多缴税,“该缴的税我会缴”,李女士认为,问题是自己作为出资人,应有的知情权被剥夺了。
李女士等维权代表提出的维权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以1:2的比例把平安员工权益转换成平安股票,但新豪时给出的折算比例却是1:1.67。二是分享这几年来新豪时所持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证券、景傲实业等公司转让所得的收益。
诉讼不存法律障碍
北京京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李志接受了第一批平安员工股代表共14人的诉讼委托。
李志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目前与受托人沟通的情况来看,原本希望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能够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但双方态度都比较强硬。”
如果谈判破裂,诉讼将是员工股持有人代表的另一个方案。而李女士所在城市的员工股持有人也都在分头联络律师。由于全国各地的平安员工股代表多达1.8万多人,李志认为,分区域诉讼比较可行。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宋一欣日前在本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这些平安员工直接持有这些平安股票,而非由三公司代持。如果三公司拒绝这种改变,平安员工完全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让属于自己的股份确认到自己证券账户名下。
“采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任何法律障碍。”李志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显名股东、隐名股东的权利义务。
据了解,《公司法》中,对实际出资人与名义持股人、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并未做出规定,但也未做出否定。拥有股权证的中国平安员工实际上是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而三公司无论有多少可以代持的合法契约,其身份也只是名义持股人、显名股东而已,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名义持股人、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都是明确的。
宋一欣认为,这一问题在法理上并无任何障碍,在司法实践中,因历史原因导致实际出资人与名义持股人发生争议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雅戈尔法人持股案例。
据了解,1.89万名平安员工分别拥有三公司的股权证,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三公司的股东,因为在工商局的三公司档案中,他们并未载入股东名册里,根据老《公司法》,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就需要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但时至今日,三公司仍是责任有限公司,从这个角度讲,这些拥有股权证的中国平安员工并非三公司的股东。
宋一欣认为,除非有专项的或一揽子的委托授权文件,代持人未经出资人同意而作出的种种承诺,如三年锁定承诺及分期减持承诺,在法律上都是站不脚的,有越权之嫌,而越权者无疑将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宋一欣认为,平安员工通过确权之诉,不仅可以为其理顺法律关系,名正言顺地持有本属自己的股份,而且可以通过法院委托第三方审计的方式,解决三公司实施权益运作时真实情况及出资人应有知情权的问题。
平安:解禁方案合理合法
李志表示:“我们已给平安发函,表达了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意愿。”不过,平安对此没有回复。
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平安公布的员工股解禁方案是合理合法的,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和权益持有人的利益。对于员工股持有人计划诉诸法律的方案,盛瑞生表示,这是新豪时股东方的事情,他不便发表意见。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新豪时新闻发言人林轼,但直到截稿时为止,电话一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