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加工果蔬到涉足光伏 海通集团华丽转身(2)

  相比之下,在海外上市的南京中电光伏去年爆出2250万美元的全年亏损,在A股上市的老牌光伏组件企业航天机电去年也只收获2948.34万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但和领头羊尚德电力、天合光能等相比,亿晶光电仍有不小差距。年报显示,前者2008年的净利润为8820万美元,后者去年则净赚了6140万美元。

  而在另一份2008年度全国10大光伏电池厂产量排名上,亿晶光电仅排名第八,电池片产量99.665兆瓦。相比之下,尚德电力的产量高达497兆瓦、保定天威则为281.5兆瓦。

  对这份排名,孙铁囤同样颇有微词。“有的组件厂只有电池和组件,就按照组件产量算;有的片厂是按照硅片产量算;但我们的产业链比较长,囊括了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四大块业务,却仍然只按组件产量算,这显然不太合理。”孙铁囤说。

  据他介绍,目前亿晶光电的组件产能已达到210兆瓦,而公司今年以来的出货量比去年还有所上升,尤其是最近几月市场明显复苏,不仅欧洲的意大利等国光伏市场正在起来,传统的德国市场订单并未减少,甚至美国、中国等新兴市场也在崛起,“这段时间,我们的组件根本来不及生产”。

  记者在亿晶光电位于金坛市尧塘镇的厂房内看到,所有的装置都在开足马力运转,这一景象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多前光伏市场异常火爆、组件只要生产出就卖得掉的那段好时光。

  构建最完整产业链

  10月12日下午1点,亿晶光电一期项目的拉晶车间内。

  只见十余台足有两层楼高的单晶炉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满负荷运行。炉中烈焰蒸腾,从炉外的观察孔中望进去便仿佛是八卦炉中的三昧真火。单晶炉顶部是一套拉升旋转元件。在这套平稳旋转的元件带动下,炉中的籽晶轴渐渐与事先投入并已熔化的硅料反应,后者神奇般地长到籽晶轴上,不久便长成一根圆柱形的单晶棒。这整个过程就是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拉晶”。

  记者从亿晶光电了解到,这家土生土长的光伏企业最早就是从拉晶、切片起家的。当时,他们主要给尚德等下游组件企业做配套,业绩不温不火,产能也不上不下。

  直到2006年孙铁囤的加盟,亿晶光电的产业链首次获得战略延伸。

  孙铁囤,1962年生,博士,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光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光能源理事会秘书长等职,是国内少数几位具有国际水准的光伏专家之一。

  在这位人称“孙博士”的行家里手看来,只有电池组件才是光伏产业的核心。而正是他和科研团队的来到,才使得亿晶光电从前道向后道延伸,完成了光伏系列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升级。亿晶光电也成为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光伏企业之一。

  “做光伏不能只做切片,因为下游你无法控制。”孙铁囤告诉记者,“如果只有切片业务,就算量做得再大,一旦市场没有了,没人买你的硅片,也会造成很被动的后果。而且市场不好的时候,下游会对上游很挑剔。例如,对一些有小瑕疵但不影响后道的硅片,客户就可以不要,结果只能回炉,这对利润的冲击也很大——说白了,就是‘好听但不赚钱’。”

  这一产业链延伸的策略在去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由于下游电池和组件生产线相继建立,原先供应其他企业的硅片即便在危机时刻也可以“自我消化”。相比之下,国内一些纯切片企业在市场突然消失后立刻变得无所适从。

  也是在孙铁囤加盟后的这几年,亿晶光电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2006-2008年,销售收入从人民币1.65亿元增长到27.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6.2%,净利润从人民币6,874万元增长到2.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4%。

  而随着今年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亿晶光电又准备向更下游的系统安装领域进军。

  “中国市场只要起来,下游系统安装就会有很大的机会。我们要为此做准备。”孙铁囤说,“可能未来建电站的话需要的资金量会很大。只要政策许可,投资回报合适,不排除我们以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去建一些百兆瓦级的大型电站,届时公司可能变成一个能源厂,每年靠发电获得稳定的收益。”

  “根据我们的发展蓝图,未来肯定要拥有自己的大型电站,肯定要走这一步。但还是要跟着市场走,起码企业不能受伤。”孙铁囤说。“我们的目标是综合实力在国际同行业内排到前十,在国内保前三。”

  不过,无论产业链如何延伸,亿晶光电都从未触及最上游的多晶硅提纯领域。对此,孙铁囤解释说,做多晶硅有很多种方法,但无论是冶金法还是化工法,都不是亿晶光电所擅长的。“我们的长处在后道,就应首先把这一块做好。毕竟,进入多晶硅领域相当于跨行业,耗费精力也会很大。”

  在他看来,未来,光伏产业链中利润空间较大的还是在下游电池和系统安装领域。这是因为,上游受到国际多晶硅巨头的垄断,国内企业要面临海外的激烈竞争,它们的成本不会比海外巨头低。而对电池和系统这块来说,国内外是在同一平台上,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成本来看都是如此。

  不可忽视的风险

  在亿晶光电厂区的主干道上一路向里走,左右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布局整齐。走到尽头时,一栋气势恢弘的厂房突然映入眼帘,规模比其他所有厂房都要大得多。但这座厂房内没有任何机器,只有几个工人在进行内部装修,显然尚未建成。

  “这是我们二期项目的所在地。”亿晶光电上市办负责人透露,这栋厂房占地多达40亩,有可能是国内光伏企业中最大的厂房。而之所以规模建得这么大,是因为未来要把产业链前后道的装置同时放在这一个厂房内,实现一条龙运营。

  记者随即问起亿晶光电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据孙铁囤透露,“扩产的量比较大,差不多是double(翻倍)”。

  据他介绍,公司的扩产是根据公司规划和对市场的分析决定的,但不是原来那种堆积木式的扩张,而是工艺、产能、整条产业链同时提升。

  “这种扩张模式是出于对产品质量的负责。因为如果扩产仅仅局限于组件产能的话,就需要大量进电池片,但这样一来,质量就无法保证。”孙铁囤说。

  不过,即便质量风险可以通过产业链整体扩张得到规避,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仍是埋在亿晶光电前进道路上的两颗“地雷”。

  就在这家公司踌躇满志欲借壳上市之际,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德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olarWorld已联手另一行业巨头Conergy向德国政府和欧盟上书,“鉴于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生产企业获得了政府的不当补贴,有必要阻止地域范围内的发电投资商购买相关产品。”此外,德国光伏产业联盟也在游说欧盟对来自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对此,上海交大的光伏专家崔容强教授表示,如果当下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盟反倾销,那么受到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不仅于此。今年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风电、多晶硅列入已出现重复建设倾向的产业,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信号。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一时间,产能过剩成为国内光伏业无可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直到国庆前一天,中央公布了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3000吨以下多晶硅项目今后不再审批,终于就多晶硅产能过剩问题挥出迄今最重的一记政策“铁拳”。

  对于上述问题,孙铁囤认为,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其实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甚至是被扩大化了。在他看来,国内不少多晶硅厂宣称的数字和能投产的数字差很多,真正的产量就更少了,其中有很大的水分。

  而对悬而未决的反倾销威胁,他引用德国权威光伏杂志《photon》上的一个评论说:光伏产品本身成本就高,需要国家的补贴才能发展。一旦光伏产品成本下来,对政府来说就意味着补贴减少。

  “更何况,光伏产业链上大量的用工还在后道,从中国采购的电池板后还需要设备制造、系统安装等,就算当地光伏电池企业减少了一部分用工,但只要产品便宜了,应用更广了,光伏后道会增加更多的人,解决就业反而会更多。这对欧洲反而是一个好事情。”孙铁囤说。他估计,反倾销申请很难获欧盟通过。

  尽管如此,由于政策扶持一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如果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性补贴发生变化,亿晶光电这样的光伏企业仍将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光伏另一条技术路线的薄膜光伏电池一旦未来在光电转化率等方面出现重大突破或者有其他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出现,则亿晶光电的主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也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有哪些新技术可以动摇晶体硅电池。虽然公司未来要超越行业龙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相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亿晶光电的后续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孙铁囤最后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海通集团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