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加工果蔬到涉足光伏 海通集团华丽转身

  ⊙记者 陈其珏 陶君 ○编辑 裘海亮

  从沪宁高速一路往西,过了无锡惠山区后转沿江高速,继续驱车数公里后便可抵达金坛市尧塘镇。这座以花木闻名的小镇上原本有条横贯东西的大道,名曰“金武路”,但当记者循着地图找到此路时,却发现路牌上清楚地注着“亿晶路”。辗转得知,这就是原来的金武路,只因此地诞生了一家重量级企业——亿晶光电,才有了最新的这个路名。

  不过,亿晶光电真正“名动江湖”,是在今年9月18日之后。

  当日,A股上市公司海通集团发布的一份公告称,亿晶光电近28亿元光伏资产将以资产置换与定向增发相结合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重组完成后,海通集团将转变为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商,转战新能源。

  据说,双方真正实质性的谈判只用一个晚上。

  随后,已停牌一月的海通集团股票于当天复牌,毫无悬念地以一字线牢牢封住涨停,此后更连续划出六道“一字”涨停线。到昨天收盘为止,复牌刚届一月,海通集团股价的涨幅却已逾83%。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海通集团这样一家以果蔬加工为主业的公司完成了向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商的“华丽转身”?新公司又是否配得上月涨幅83%的股价剧变?

  ⊙记者 陈其珏 陶君 ○编辑 裘海亮

  可口可乐与亿晶光电

  10月12日,记者来到常州金坛市。

  “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从相互接触到谈判成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而真正实质性的谈判其实只有一个晚上。”10月12日上午,亿晶光电上市办负责人在向本报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似有恍若隔世之感。

  据他回忆,8月19日海通集团停牌前,两家公司只是意向性接触。直到停牌前一天晚上7点,双方的老板才真正坐到一起会商重组事宜。这场谈判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全部敲定。由于谈判过程很顺利,双方决定第二天就让股票停牌,以免股价波动给谈判带来不利。

  果然,由于停牌很及时,在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正式曝光前,海通集团股价没有发生一点异动,重组方亿晶光电也从未被卷入舆论漩涡之中,这为重组至今为止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根基。

  而事实上,一开始,坊间传闻将要入主海通集团的那个主角是比亿晶光电名头响得多的跨国食品饮料巨头——可口可乐。

  当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努力刚刚失败,而海通集团恰于此时高调宣布进军国内果汁业,两者就此传出“绯闻”。但这段“绯闻”很快被公司否认,最终证明是一个谣传。

  就在各方以为一场重组好戏就要无果而终时,海通集团8月19日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令市场悬念陡起。

  又经过一个月,“真命天子”揭晓——借壳海通集团的是一家与海通主业毫无关联的光伏公司——亿晶光电。

  根据公告,海通集团以截至2009年9月30日拥有的除慈溪民生村镇银行600万股股权之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预估值约6.60亿元)与亿晶光电股东持有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约27.99亿元)中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对于置入资产超过置出资产价值部分(约21.39亿元),海通集团向亿晶光电股东定向发行股份进行购买,发行价格为8.31元/股。亿晶光电股东以取得的置出资产加3000万元现金与海通集团的原大股东陈龙海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交换,换取存量股份5000万股。

  记者随后从海通集团了解到,该公司之所以要转让珍贵的“壳资源”也是形势所迫。一方面,这家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为果蔬加工和出口,行业利润率一直较低;另一方面,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该公司出口再遭重创。

  而随着“毒水饺”、“三聚氰铵”等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爆发,引发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下滑,海通集团用于检验、检测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本及通关、市场开拓等销售费用明显增加,经营压力前所未有。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8年,海通集团的销售净利率由5.44%下降至1.3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2,049万元下降至584万元,每股收益由0.09元下降至0.03元。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2008年同期下降21.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更爆出277.3万元的亏损。

  与此同时,海通集团的业务经营还面临其他一些严峻挑战:如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农作物种植和加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公司汇兑损失增加。另外,这家公司参股投资的桐乡房地产项目也出现了较大经营亏损,而参股投资的杭州湾大桥通车后的投资效益尚未体现,这些都对公司利润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近年来不利的现实经营环境,我们认为,若继续经营现有业务,短时间内公司业绩难以有较大程度地实质性提升,故此考虑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来实现公司业务的转型与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的提升。”海通集团有关人士说。

  而据另一位接近海通集团的人士透露,除了上述原因外,海通集团此番决心退出资本市场也有实际控制人陈龙海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这层背景。

  资料显示,陈龙海1952年生,曾先后荣获首届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全国农业企业家、浙江省民营经济功勋人物等荣誉,在果蔬加工业打拼已逾20年。

  潜伏着的光伏明星

  就在陈龙海萌生退意的同时,比他整整小10岁的亿晶光电实际控制人荀建华却在考虑如何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

  荀建华,1962年生,现任亿晶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单晶硅棒拉制、硅片切割等方面的专家,曾荣获“常州市明星企业家”、“十大风云苏商”等称号。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光伏产业的一批先知先觉者之一,荀建华早在2002年上半年就开始考察光伏产品,下半年就果断决定上单晶棒拉制项目。由此,亿晶光电也被一些媒体誉为国内第一家进军光伏产业的民营企业。

  尽管在市场开拓方面“起了个大早”,在资本运作方面亿晶光电却“赶了个晚集”。当身边的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南京中电光伏这些同行纷纷奔赴海外上市之际,荀建华和他的亿晶光电却仍在按照自己的步调稳健前行。

  用总经理孙铁囤的话来说,这是亿晶光电的一贯方针,即:稳妥发展。

  据他称,亿晶光电的负债率一直很低,只有17%至18%。这在动辄负债百分之七八十的光伏业界的确比较罕见,从中可窥见公司求稳的脉络。

  但过于求稳也使得亿晶光电的知名度远不及它的那些上市同行。作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以同行业的无锡尚德及常州天合光能为例:前者2005年12月上市,2005年度的总收入为2.26亿美元,净利润为3063万美元,而经过上市三年的发展,2008年度的营业收入达到19.23亿美元,净利润为8820万美元,增幅分别达到751%及187%。常州天合光能2006年12月上市,其2006年度的总收入为1.15亿美元,净利润为1242万美元,而2008年度的总收入则达到8.32亿美元,净利润达到6136万美元,增幅分别达到623%及394%。

  而在一些以市值为参照的排行榜上也很少能见到亿晶光电的大名。

  “我们的整体效益在国内同行中绝对是排在前列的,无论从技术层面的光电转换率还是运营方面的投资回报率来看都是如此。”孙铁囤显然对一些排行榜的“误差”心有不甘。他认为,尽管电池的转换率各有各的计算方式,但组件的发电瓦数却是可以明确测量出来的。到最后,谁的瓦数高,谁的转换效率就高。

  他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以盈利水平衡量,亿晶光电可排到国内光伏电池行业的前几位。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亿晶光电总资产15.92亿元,净资产8.34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2.79亿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海通集团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