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北钢铁困局:大而不强

  承钢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建筑钢材和钒产品。其与攀钢钢钒的钒制品占国内市场90%的份额,约占全球市场20%的份额,两家公司于2007年6月合资组建了攀承钒业贸易有限公司,其中攀钢钢钒的出资比例为51%,承德钒钛的出资比例为49%。新公司负责攀钢钢钒、承德钒钛所生产的全部可销售钒产品的国内外销售业务,还负责组织钒渣对外加工业务。

  按照河北钢铁集团的整合计划,目前集团已经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生产流程入手开始整合。

  王世杰认为,“这些渠道整合后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效益,一家统一采购肯定比分六家买东西的成本低,统一销售在市场上的定价权也增强,但同时还要考虑规模扩大后产生的低效率问题。总的来说承钢享受到的好处还是有限。”

  不愿意自然会抵制。承钢人士透露,田志平原本是唐钢整合时派到承钢任副总,但在承钢领导层却受到排斥;后来唐钢只好把承钢的老总抽调到唐钢集团,提拔田志平任第一把手,情况才有所好转。

  宣钢和承钢都存在“职工多、包袱重”的问题。2006年,唐钢在兼并宣钢和承钢后,职工人数由之前的不足5万人上升到9.2万人,人员负担使得新唐钢人均钢材利润处于国内排名前十名钢铁企业的最后一位。

  熟悉唐钢的人士表示,“唐钢整合宣钢、承钢,两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完成这两个任务。”

  李新创认为,唐钢与邯钢的联合,虽不存在宣钢与承钢的问题,但整合时有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

  在河北钢铁集团成立之前,2008年3月26日,山东钢铁集团正式挂牌,由国内钢铁产量排名第8、第9的济钢、莱钢合并而成,两家2007年的产量分别为1083万吨、1079万吨。合并后,山东钢铁集团钢铁产量超过2000万吨,跻身国内钢铁业的前三甲。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在莱钢、济钢宣布合并的前夜,两家公司甚至还不知情,但山东国资委有意安排一套新的人马管理两家企业。山东国资委最终采取了强硬措施,撤换了莱钢和济钢的领导,强制两家钢铁公司“洗脑”,合并才走入正轨。

  还有一个前车之鉴,曾被认为是中国钢铁业整合标志的鞍本重组,已经倡导了至少5年的时间,而事实证明进展不大。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辽宁省独特的原料、能源、市场以及运力优势,鞍钢、本钢均制订了“以我为主”的发展规划,增大了两家企业实质性重组的难度。

  虽然目前邯钢在产能上稍弱于唐钢,但二者的整体实力基本势均力敌。在本次河北集团成立时,原唐钢董事长王义芳任河北钢铁集团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原邯钢集团董事长刘如军任河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二人作为河北钢铁集团正副手同时作为人大代表参与“两会”,但所谈言论,基本各自仍以此前负责的唐钢和邯钢为主。

  申银万国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认为,“集团挂牌仅是河北钢铁整合的第一步。此次合并行政色彩浓厚,接下去还需审批和安排领导班子。而除了安排集团内部的人事和资源,河北省政府还需协调和首钢、宝钢的关系及利益安排。预计整个整合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

  舢板焊大船 大而不强

  重组后,河北钢铁集团2008年钢材产量实现3328万吨,超越宝钢,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但不容忽视的是,河北钢铁集团2008年利润仅40亿元,远不及宝钢股份2008年65亿元的净利润。

  另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宝钢股份用不到河北省1/4总产能,却创造了相当于河北全省钢铁工业全部的利润。

  本次重组,对于唐钢和邯钢而言,本来希望各自联合首钢和宝钢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但不仅未如其所愿,反而被塞给了宣钢和承钢。其中,宣钢的情况最为典型。

  在计划经济时期,宣钢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黑色冶金矿山和生铁冶炼基地,曾为之后组建的唐钢和邯钢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但与此同时,宣钢也形成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人员多、社会负担重的先天不足,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前就有亏损的记录。

  上世纪90年代末,宣钢赖以生存的铁矿资源消耗殆尽,效益每况愈下,国务院曾经专门派工作组调研宣钢,考察宣钢是否有继续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当时工作组分两派意见,但考虑到上万名职工安置的问题,最终宣钢还是得以存活下来。而此后职工安置问题是始终是宣钢一个重要困难。

  2006年2月,宣钢加入唐钢之后,始终被认为是新唐钢的一个巨大“包袱”。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唐钢在2005年实施债转股方案,受河北省国资委委托按7折价格出资9.71亿元回购了宣钢约14亿元的债务,并将这些债务转为宣钢注册资本,以减轻宣钢的利息压力,壮大其资金实力。同时,唐钢集团还为宣钢提供了7亿元的担保贷款。

  但去年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后不久,宣钢再次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遇危机。

  据悉,奥运前,宣钢囤积了大量钢材,奥运之后,高库存下资金链岌岌可危。2008年10月份,宣钢在港口压了30多万吨的钢材卖不掉,价值10多个亿,河北钢铁集团出手回购了10万吨,否则宣钢资金链早就断了。去年四季度,宣钢一度发不出工资,河北钢铁集团拿出5亿元现金用于救济。

  按照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后,对宣钢的定位是:打造优质结构钢基地。

  而谈起这一定位,宣钢集团宣传部一位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无奈表示:“很多大钢厂都有板材,宣钢再去做肯定赶不上人家。不锈钢有太钢了,宣钢也肯定不会再去插上一脚。我们只能做些大钢厂看不上的,小钢厂又做不了的产品。”

  目前宣钢的产品主要是高速线材、盘条、结构钢等建筑钢材,这也是钢铁行业里最普遍的产品。在河北钢铁集团对各子公司的采购和销售整合后,在同样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和成品销售价格条件下,宣钢的吨钢利润还是低于其他子公司。徐向春认为,重组主要的成功标志是能够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但不同于宝钢的“择优”重组整合,河北钢铁集团是政府主导下的“焊大船”行为,除了宣钢外,整合入河北钢铁集团的承钢等情况也与之类似,只会是个巨大的“包袱”。情况稍好些的邯钢,对于唐钢而言,也非强强联合,两者产品有较大部分的重合,很难相互促进与帮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