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证券 > 攀钢集团启动整体上市 > 正文
ST耀华重组方案被否 “攀钢系”整合遇到难题
根据ST耀华今天发布的公告,公司前天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否决了凤凰置业重组方案,宣告此次重组的失败。资产重组一向是沪深股市最热门的题材,但最近遭遇寒流,比如“攀钢系”三公司整合遇到难题、华芳纺织(8.150,-0.16,-1.93%)暂停整体上市计划……市场连重组都不感兴趣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眼下的市场是多么低迷。
ST耀华重组很迫切
ST耀华的重组可谓一波三折。公司2005年、2006年连续亏损,依靠原来的玻璃主业来挽救公司已经不太可能,重组迫在眉睫。2007年9月,秦皇岛市国资委决定,耀华集团从上市公司战略性退出,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公司的国有股权,并对公司实施重组。去年12月3日,ST耀华公告确定凤凰集团为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受让方。
根据这个重组方案,耀华集团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6.280,0.00,0.00%)集团转让所持耀华玻璃(3.250,-0.05,-1.52%)的全部52.33%股权,同时凤凰集团以所持江苏凤凰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与耀华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置换,通过重组,公司的主营业务将由玻璃业务变更为文化地产业务。
“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应该说,这个重组方案并不差,通过这次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ST耀华资产情况将产生根本性改变。根据预测,公司2008年至2009年净利润将大幅增长到1.8亿元、2亿元,每股收益将不低于0.27元和0.3元。此外,公司还拥有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亿股股权,公司还承诺将5000万股南京证券股权注入上市公司。
房地产加上金融资产,不是市场最热门的题材吗?这样的重组方案如果放在去年,很可能股价一飞冲天,这两年绩差公司重组为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很多,股价也是大涨,如ST吉纸重组为苏宁环球(2.230,-0.01,-0.45%),2006年和2007年上涨了212%和239%;ST金泰(1.200,0.00,0.00%)因为注入房地产项目出现42个涨停板。现在,ST耀华同样是注入房地产项目,还加上银行、证券这些热门的金融资产,却遭到质疑,方案最终被股东投反对票而否决。
仅仅相隔一年,原来大家还抢着要的“香饽饽”却突然成了烫手山芋,的确令人有些费解。
折射低迷市场的心态
重组遇到难关的不仅仅是ST耀华,“攀钢系”三家公司的重组眼下也遇到了难题。攀钢集团对属下三家上市公司——攀钢钢钒(2.890,-0.05,-1.70%)、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进行整合,以吸收合并的方式整合为一家公司,实现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为保证方案顺利实施,鞍钢集团还提供了现金选择权。该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同意,只待证监会核准,但此时却出现波折。
上周五“攀钢系”三只股票突然暴跌,股价低于现金选择权的价格,尽管公司公告称方案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昨天这三只股票价格依然较低。如果这个现象持续下去,方案一旦实施,就可能出现大量流通股股东将股票卖给鞍钢集团,鞍钢集团不仅要拿200亿元现金,还可能涉及因流通股数量不符合标准的退市问题。
股市一向最热门的重组题材会遭遇如此寒流,恐怕与眼下股市的低迷有着密切关系。这使人想起2005年股改刚起步的时候,也是由于股市低迷,四家试点公司中,同方股份(7.820,-0.11,-1.39%)的股改方案就遭到了否决。现在回头看,同方股份第一次股改方案并没有什么不好,也不比第二次股改方案差,之所以没有通过,更多地反映出投资者当时不满市场的心态。
现在,重组遭遇寒流,恐怕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未必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可见,在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市场一些正常的重组、融资行为都会遇到困难,因此,投资者盼望沪深股市重现活力,让资本市场的应有功能得到充分展现。本报记者 连建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