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巴士股份非常重组上海公交国有化第一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 09:04 经济观察网

巴士股份非常重组上海公交国有化第一曲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丁杨 6月23日,巴士股份(600741.SH)公布上汽集团重组巴士股份最终方案,将全部公交资源剥离,由公交客运运营商转型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商,而上汽集团借巴士壳,完成零部件上市。

  重组背后,隐藏着上海市公交系统的大变革,是上海公交改革首次明确“北京模式”走出的第一步。

  整合

  上述交易中,巴士股份除保留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外,全部出售给上海久事公司,而上汽集团则置入相关零部件资产。

  其中,巴士股份拟出售资产估值22亿元而上汽拟注入资产价值约88亿元。

  自此,巴士股份将全部公交资源剥离,由公交客运运营商转型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商。

  然而,业界对此次整合颇多质疑,一位多年从事汽车行业研究的分析员称其为“古怪的交易”。

  这次整合完全为政府主导下的“任务式交易”。“选中上汽集团,应该是国资委出于扶持汽车产业的考虑;另一方面,巴士股份其他优质资产也需有人买单,上汽具备这样的实力。”分析人士认为,“重组方案出台后巴士股份股价连续杀跌,说明这项重组并非从上市公司实际业务发展去考量,而变成了一台上海市公交系统变革大戏。”

  模式之争

  上海久事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巴士股份整合,是上海公交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确定模仿北京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的方向。

  在全球公共交通体系中素有两种成熟的模式: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政府经营及补贴的方式,北京运用此种模式较为成功,业界称为“北京模式”;一种是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市场化方式。

  上海公交改革在18年的摸索过程中几经反复。这要追溯到95年,上海公交公司成立伊始,拥有8000辆车、8万职工和每年8亿财政补贴,是全球最大的大型国企。

  当时大型国企引入市场化机制,一些公交公司下属企业纷纷独立,成为第一批公交承运人。然而,改革前沿企业在取消补贴、收入远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陷入空前的现金流危机。

  1997年政府将国有公交企业托付给上市公司,于是诞生巴士股份、大众、强生等,香港冠中、新加坡德高等外资公司,也通过购买股份的方式进入上海公交体系。

  “97、98年间,上海民营公交企业多达150多家,全球罕见。”一位从业30多年的公交专家说,“巴士股份和大众公交把持大局,众多企业“分食”有限的公交市场,一方面好车由于票价较贵导致闲置影响营收,另一方面破车拥挤不堪,公交线路要么重复建设,要么乏人问津,市民怨声载道。”

  作为公交企业的经营者,在票价定价权并未真正放开的情况下,依靠延长劳动时间、压缩人力成本等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公交系统内人员流失、老化问题日益凸现。公交企业仍一直徘徊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巴士股份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