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元贵族股平民化之路 机构错杀中国船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08: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朱益民 深圳报道 A股雪崩式调整的重压下,曾荣膺第一高价股的中国船舶(600150.SH)5个月就走完了从辉煌到没落的宿命轮回。 截至6月20日,中国船舶从300元的高位跌落至75.4元,年内累计跌幅达75%。 事实上,股价暴跌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船舶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先的高位抢筹到抱团取暖,转为相互冲撞,最终夺路出逃。 短短数月,众机构投资偏好发生如此剧变,是理性的敦刻尔克式战略撤退,还是为恐慌而恐慌导致的信心大崩盘? 机构撤退狂潮 如同飙升阶段风起云涌般的凶猛,现如今,中国船舶股价持续缩水的进程中,机构开始掀起令人惊愕不已的撤退狂潮。 统计显示,截至3月31日,机构投资者持有3881.9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28.82%,与去年12月31日的机构持股结构相比,机构持有家数从105家降至17家,合计持股数量减少56.2%,持仓流通股占比下降36.87个百分点,机构高度持股的盛世彻底终结。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去年12月31日,机构持股集中度还不是历史最高峰,机构持股的鼎盛阶段是去年6月30日,当时机构持股流通股占比高达82.38%。 机构投资者最早撤退迹象始于去年第三季度,撤出机构共计抛售2259万股,机构持股流通股占比从82.38%降至45.34%。 如果众多机构从此停止进军中国船舶的步伐,那么中国船舶股价也就不会再有后来的疯狂。正因为机构当年第四季度积极加仓,导致时已190元的中国船舶,再度被拉升,今年1月8日,创下了296.98元高位。 恰此巅峰,机构投资者撤退高潮来临,中国船舶股价开始雪崩。 经过一季度的宣泄,机构的撤退潮并未有所放缓,与最高价相比,59%的跌幅表明,机构的撤退行动远未结束。 中国船舶为何会从原来的香饽饽蜕变成烫手山芋?公司基本面究竟发生了何种变化? 信心丧失之源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船舶从高高在上的300元跌至目前的70余元,表明机构对其未来成长的信心大不如前。 国金证券于5月中旬发布的《中国船舶价值投资报告》,为了解机构的恐慌提供了绝佳注脚。 上述报告分析,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未来3年航运贸易量的平均增速为4%,而全球新增运力投放的增速却超过9%,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全球船企在手订单增速趋于停滞,新增订单连续5个月负增长,BDI指数高位下跌和船价小幅回调,预示造船业从景气高点开始逐步进入转折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