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盘活壳资源 重组主角选定的内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4:29 上海国资

  为什么是它们

  据《上海国资》采访所得,众多分析人士认为本轮改革效果很值期待,媒体亦给相当赞誉。

  但改革伊始所选择的主角颇耐人寻味。除水产集团的远洋捕捞业务借浙江华立科技上市属“自由恋爱”以外,同为公用事业巴士股份原水股份在上海城市发展中不可说没有空间。国资监管部门为何安排它们为壳资源?

  国泰君安首席研究员姚伟认为这样选择大有道理。

  “因为公用事业在证券市场吸引力不是特别高,在行业发展中表现也并不理想。”他认为,运营不理想的原因是存在着各种矛盾,一方面它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利益需要市场化操作,另一方面又是公用事业,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最大。而且,企业该用哪种管理体制?“因为适用公用事业的管理体制在上市公司肯定就只能闲置。”他对《上海国资》表示。

  在这种矛盾下,姚伟认为把资产置换出去可行性比较高。“如果这些企业变成纯国有公司,不以融资、股东利益为追求目标,对企业管理的压力应该要小一些。”

  况且,巴士股份和原水股份的市场融资能力一直不强,国资委首先选择他们作为壳资源当在情理之中。

  时间点的选择亦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资委此时选择盘活壳资源可谓深思熟虑。

  “目前股市在3000点左右,估值合理。给股票定价的负面影响小,而且这个时候采取市场操作通过监管者审批较为容易,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不容错过的机会。”富国基金策略分析师张宏波对《上海国资》表示。

  市场人士因而对此次置换后转型经营效果评价趋于乐观。

  这是单纯站在企业角度所看到的好处。

  另一方面,上海国资委还有更深层次考虑。

  汪胜洋说,巴士股份、原水股份所经营的行业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不属于战略产业,原则上是应是逐步退出竞争市场,让位于未来战略性产业。

  但目的还不仅于此。

  明晰主业

  日前,上海市国资委对外公布了两批共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范围,其中包括上汽、电气、百联、光明、建工等多个支柱行业的领军集团,这是上海第一次明确界定大型国企主业范围。

  这两批24家大型企业集团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涉及汽车、装备、商贸、航运等多个地方国资优势行业。每个集团的主业一般分为核心业务和培育业务两部分,业务定位明确,范围集中。

  清晰可见的是,本轮改革是围绕这一大方向进行的。

  “突出主业才是国资委考虑的重点。一开始选择巴士股份和原水股份是因为此前这两者经历过多番重组,但上市融资能力仍然不强,国资委最终将这两者定义为壳资源,让其他核心资产或优质资产利用其上市,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位长期关注上海国资的专业人士认为。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对《上海国资》表示,可圈可点之处是,国资委在梳理上市公司多元业务的结构,清理上市公司的业务,做到了突出主业。

  比如注进原水股份的是置地公司的资产,这是上海城投名下最为优质的资产亦是其主营业务;而目前猜测注入巴士股份的是上海汽车集团零部件业务,是上汽的优势行业同时也符合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计划。

  事实上,除盘活壳资源让核心资产上市外,上海国企正在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比如广电电子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用于收购广电集团旗下光电电子股份,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公司受让上实集团手中浦发银行股份。

  “这一轮上海国资改革,有点靠近央企改革的意味,做不到行业前几名的就被淘汰。资源更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但改革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重要的是企业以后的治理是否理顺,具体企业的运作能力是否能加强。”张晖明说。他看重企业的再生能力。“主业不行的话,自我生存能力就弱,再怎么包装也无意义。”

  汪胜洋则认为,推动核心资产和优质资产上市无疑会对企业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会更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将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