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盘活壳资源 重组主角选定的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4:29 上海国资

  “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5月,上海本地国有上市公司频频发布重组公告。

  8日,原水股份公告,公司股票简称将于2008年5月12日起由“原水股份”变更为“城投控股”。这标志着大股东上海城投已完成借壳上市。

  仅隔一周,5月16日,上海巴士股份停牌,称接控股股东上海久事公司通知,将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番公告虽引发业界无限猜想,但被大股东作为壳资源注入其他优质资产当无异议。

  重大消息连绵不断。5月19日,浙江上市公司华立科技再度传出消息,该公司与上海国资委下属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上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从而将公司主营业务由电力自动化转型为远洋渔业捕捞,置换资产的预估值约为12.2亿元。

  短短一个月间,上海国资多起上市公司重组,且均采用借壳方式。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在《上海国资》发表署名文章,希望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他对操作方式具体提出要求: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市场人士因而普遍认为,此轮改革早在国资监管部门计划之内,亦表现为对国资委领导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

  “此前主要是合并同类项,体现为增量的调整,现在意在盘活壳资源,盘活存量。这一次应该说更为务实更为积极。”复旦大学一位学者对《上海国资》表示。

  “这是大势所趋。”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汪胜洋对《上海国资》介绍。

  从增量到存量

  合并同类项的改革当年曾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各地亦纷纷模仿。但随着时间推移,弊病也被市场所见。

  《上海国资》采访多位长年跟踪上海国资改革的专家,他们对合并同类项的改革成效褒贬不一。

  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前轮改革较为成功。“当时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后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的上市公司很多,而且重组后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定。”

  这种评价其实极有代表性。大部分证券市场分析人士亦持相同看法。“当年经过重组后的公司可以用旧貌换新颜来形容。”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一位分析师对《上海国资》表示。

  天相投顾一位咨询分析师对《上海国资》详细回顾了改革的脉络,他介绍,上海国资的重组类型经历了两个阶段,有一个阶段是“救死扶伤”型,本地纺织股的重组就是典范,此类个股虽然经过重组有了起色,但仍然未能发挥出上海本地股在上海产业整合中的前沿领导力量。尔后,上海国资向资源优化配置层次升级,提出了组建集团,打造行业航母,进行产业优化的战略重组目标。效果亦比较明显,比如相继成立的百联集团、锦江集团、上海电气、新光明等都当时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上的重组蓝筹。

  他认为,从2003年开始,上海政府全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成功之处是结合了城市功能定位,服务于城市建设。行政力量结合了市场需求。

  但亦有相当多人士表示,效果并不如设想美妙。

  “比如百联集团,从2003年成立至今总资产达到7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但一直未能做强。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在下降。”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更有具体的指责,比如当初成立的想法是消除同业竞争,但现在并未达到目标。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行业研究部经理周思立说,“4个集团中的一百集团、友谊集团、华联集团之间的独立性太强,导致旗下好的门店与差的门店业绩相差非常大”。  

  上海国资委显然注意到了改革所遗留的不足。

  相较大手笔的合并同类项而言,单笔交易有限但更务实的盘活存量方案让人耳目一新。

  “在当时来说,合并同类项其实是有着一定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但相对于此,本轮改革应该说是正在试探的一种新思路。”一位专家对《上海国资》评价。

  上述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国资改革思路中,过去的行政划拨已经逐步淡出,而随着国资改革加速,上海国企必将加快盘活现有壳资源,未来的整合动作也将越来越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