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紫金矿业:富豪群体的0.1元游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17:19  大众证券报

  紫金矿业申购价定为7.13元后,皮海洲指出,按1元面值股票计算,其发行价将高达71.30元/股,这将创下新股首发发行价最高的新纪录。面对如此之高的发行价,A股市场发生一场地震是有可能的。但通过拆细为0.1元面值后,紫金矿业的发行价格就变成了7.13元/股。因此,通过使用“障眼法”,紫金矿业成功地将“实高”的发行价化为了“虚低”的发行价,在静悄悄之中达到了股票顺利发行的目的。

  其实就紫金矿业本身来说,按1元还是0.1元面值发行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从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上可以找到佐证,公司备有将每10股面值0.1元的普通股合并为1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的计划,如果是按0.1元面值发行,那就是发行15亿股A股,如果是按1元面值发行,那就是发行1.5亿股A股。

  为什么最终紫金矿业还是选择了知难而上呢?市场认为,让紫金矿业按0.1元面值发行,其中有管理层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为中国移动回归A股市场铺路。

  低面值背后的富豪群体

  有市场人士指出,在市况不景的情况下,很多优质蓝筹股跌破发行价,紫金矿业以0.1元面值发行,除了便于圈钱外,还有个意图就是避免股价破发。

  不少投资者向本报咨询时表示了他们的顾虑:很多回归的股票没有一只好的,利都送人家,回来的目的只是圈钱,中石油中国平安就是例子。从这点看,就要注意紫金矿业的阴谋,别让它打着创新的旗号让资本集团浑水摸鱼。

  有投资者打电话给本报提醒,就在低面值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时,紫金矿业也转移了投资者的视线,忽略了公司的基本面。他称,紫金矿业表面是个国有企业,实际已完全被几个富豪控制。而且,这些富豪是明显的裙带关系。“紫金矿业A股上市后,估计将造就亿元级以上的富豪30个左右,而千万级以上的新富将达500个左右。”

  本报据此线索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控制紫金矿业的几位高管都是同门校友。董事长陈景河、总经理罗映南、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蓝福生都系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副董事长刘晓初则是福州大学物理专业毕业。

  早在2003年12月,紫金矿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就曾造就一批富豪。其中包括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上的福建首富陈发树和厦门首富柯希平。2000年9月,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入股紫金矿业,当时其直接和间接持股20.19%,为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随着紫金矿业在香港上市,陈发树在一夜间身价剧增14亿港币。厦门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同样是2000年才进入紫金矿业,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紫金矿业约6.54%的股权,约8.5亿股,按H股价格,价值一度超过100亿港元。厦门恒兴实业持有紫金矿业4.75亿股内资股,柯希平拥有厦门恒兴95.4%权益。

  除了上述两位百亿级富豪外,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本次发行前持有紫金矿业11459.40万股,身价超10亿港元。紫金矿业副董事长刘晓初也能够分享上市带来的资本增值,刘晓初此前拥有紫金矿业386.27万股,经过公积金转增,在本次紫金矿业发行前达到482.84万股。

  这些人除了拥有股权,还拿着惊人的年薪。据年报,07年管理费用为6.07亿元,同比增45.47%,主要是高管薪酬及员工工资福利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上市前,紫金矿业两位高管有过一次股权大甩卖。07年7月10日,陈景河及其妻赖金莲出售其分别持有厦门金皇34%及32.7%的权益给独立人士,厦门金皇是贵州紫金的股东及巴彦淖尔紫金的股东,出售后,夫妻不再持有关权益。同日,蓝福生及其妻蓝红英出售其分别持有厦门地元51%及49%股权给独立人士,厦门地元是贵州紫金的股东。

  外行德银4月7日调低了紫金矿业的目标价,尽管该行相信紫金矿业可受惠于金属价格上升,但将目标价由17港元下调至10港元,反映其较高的成本及收购项目缺乏溢价。

  赤裸裸“圈钱”

  4月16日,紫金矿业开始申购。7.13元的申购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水平高达40.69倍,这已经远远高出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同时,7.13元的申购价格,也超过了目前H股市场的报价。

  华泰证券有色金属研究员刘敏达指出,40倍市盈率发行在目前大盘环境下看来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他认为这种高市盈率发行的个股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会太好,如果大盘整体表现欠佳的话,还会有破发的风险。

  有市场人士质疑,管理层一方面在挤压股市泡沫,另一方面却任由新股以高市盈率发行,这种做法非常令人困惑。另有投资者表示,紫金矿业首发市盈率定在40倍以上,这完全就是在赤裸裸地圈钱。除此之外,更令投资者不满的是,紫金矿业募集资金的规模大大超过项目投资所需,“圈钱”意图太赤裸裸了,且它所面对的是一个股指不断下滑,人气涣散,资金匮乏的市场,难道紫金矿业将成为A股市场继中石油之后的又一个“抽血机”?

  记者 潘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