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平安增发的分歧:规模和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1:31 上海国资

  新年伊始,A股便陷入了绵绵跌势,“熊来了”之声由此不绝于耳。尽管经年暴涨之后,A股自身已有了强烈的调整需求,但引发或加速这一调整的导火索无疑是平安及其它公司的天量融资计划。上市公司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但市场的激烈反应却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我们正在经历的融资门......

  平安增发闯关

  《上海国资》见习记者 王铮

  “平安保险公司增发方案应该是合乎证监会的规定,所以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3月5日下午,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再融资计划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其A 股增发计划获得92%赞成票,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赞成比例则为93.1958%。

  增发提案显示,中国平安将增发不超过80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为412亿元。这与此前的数字1600亿元有相当差距。

  据路透社的报道,当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气氛十分紧张,有股东直问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为什么要融资,用来做什么?”马明哲回答,此次集团为下属9家子公司融资,所以规模大一些。同时表示融资用于核心业务,国际上大金融企业都是善于抓住机会,平安也希望抓住机会。

  直击现场投票的国内媒体亦称,大会现场火药味浓厚,各方情绪相当激动。平安最大的基金流通股股东诺安基金投出反对票,他们认为,目前中国平安的资本金比较充足,没有必要再大规模融资,而且融资后投资项目质量如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前,2月25日中国证监会警告上市公司慎重增发。

  隔日,平安保险回应:“公司会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及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市场均认为,该公司缩减发行规模以便获得批准几乎是必然的。

  综观事态发展,平安保险的“巨无霸”增发计划势成骑虎。

  素性大胆

  1月21日,平安发布公告,决定配售不超过12亿股A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补充资本金和对外投资。 按当时股价计算,公开增发股票可以募集1178亿元资金,再加上412亿元的可转债,令平安整个再融资的规模近1600亿元。

  市场人士称,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让人瞠目的超级融资计划。

  “平安保险一直以来风格比较大胆,因为有些事情虽在当时有很多阻力,但过一段时间后却会被认为坚持是正确的。”国金证券公司与产业分析师茅炜对《上海国资》介绍。

  根据相关资料,早在2001年,根据当时保险法要求,产、寿险需分业经营,当年的3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成人保公司和人寿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亦照章分业,平安保险只是把业务拆分成平安财险和平安寿险。

  2003年,该公司更是率先突破保险业混业经营禁令,成立平安保险集团。当时,除产、寿险两家子公司外,还特立独行地拥有自己的证券公司,并通过平安证券下控信托公司。这些举动尽管当时出格,后来却为监管层所认可。

  《上海国资》采访的多数分析师均认同此观点,一位分析师说,与传统的国企相较,平安保险的公司治理结构更有活力,加上第一大股东是外资,做出意外举动亦为难免。

  据悉,“我行我素”的评价一直伴随着平安保险。所以直至证监会表态之前,即便再融资计划遭到资本市场高声叫骂,多数分析师仍认为,该计划通过股东大会存有极大可能。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