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费改革第一波 机场业主业受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2:50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张孜异

  3月13日,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机场”,600009.SH)继前日跌停之后,当日再次下跌9.29%,收于24.30元。

  此前一天,上海机场公告称,由于自3月1日起《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和《民用机场收费改革实施方案》开始正式实施,预计其今年的收入会下降10%左右。上海机场的年收入在30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上海机场的收入今年将减少3个亿。

  业内人士指出,机场收费改革对机场收入的影响在意料之中。不过,上海机场的10%的收入降幅还是超出了先前的估计。此前,分析师预计,新的收费方案会令国际航线较多的上海机场收入降低2%-3%。

  受到新收费方案影响的不止上海机场一家。收入下降恐慌波及了整个行业。近两日,白云机场(600004.SH)、深圳机场(000089.SH)和厦门空港(600897.SH)的股价,均遭遇重挫。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对方均表示,现在不方便透露新方案对收入的影响如何。

  对于当前机场类股票对新收费方案的集体吐血反应,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一位研究人员表示,改革机场收费,统一内外航收费标准,是大势所趋。从总体看,这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位民航总局人士称,这只是调整内外航收费的第一波。在2012年前,将分两次实现内外航收费标准的最终并轨,届时,机场的收入阵痛可能再次来袭。在他看来,在新的收费标准下,机场的盈利模式可以顺势而变,提高非航空业务比例。

  航空类主业受损

  3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是民航总局酝酿四年、四易其稿的结果。根据新的收费方案规定,机场对航空公司的收费项目由统一收费改为分类收费。

  第一类是航空性业务收费,主要包括起降费、停场费、客桥费、旅客服务费和安检费等。

  第二类为非航空业务重要收费,如头等舱、公务舱休息室出租、办公室出租、值机柜台出租等。第三类为非航空业务其他收费。

  这三类收费并不执行统一标准。第一类和第二类由政府规定收费标准基准价,一般不作上浮。第三类原则上开放定价权,由机场自主定价。

  新的收费方案对“航空性业务收费”的调整是造成上海机场收入预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新方案,对于内外航来说,总体成本都有降低。其中,外航的“航空性业务收费”下降更大,为40%,内航国内航线起降费则下降了20%。

  “航空类业务”是机场公司不折不扣的“主业”。2007年上半年,上海机场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5亿元,其中,航空性业务收入接近10亿元。并且,国际航班更多的上海机场,将遭遇更大的损失。早在2006年,上海国际航线已经突破100条。

  新方案的目标是,拉近内外航空公司的收费标准。此前,国内机场对外航的收费标准大约是内航的2到3倍。实施后,在国际及港澳航线上,对内地航空公司的“航空性业务收费”仍仅为外航及港澳航空公司的60%。前述民航总局人士称,2012年前,还会有两次内外航收费标准的调整,以最终实现“并轨”。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