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市公司扎堆圈钱破坏股市生态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4:03 经济参考报

  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可能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虽然近期管理层及时为基金申购重新开闸,被市场视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但基金开闸放水更多的只能作为一种信号,例如已经获准的4只股票型基金,只能为市场提供约400亿元的资金。而浦发一家的增发额度就达到400亿元。至于平安的1600亿元,将吞掉16个尚未获批的新基金规模。按照这样的血盆大口,中国股市何愁有多少钱不被抽完。

  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一直都是中国股市的恶习,而股市则成了“唐僧肉”,股民成了公司的“提款机”。值得注意的是,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矛盾也不会马上消失,因为介入成本的高度不一致,对于公司各种行为的看法将出现冲突。所以,再融资行为不仅将成为吞食资金的黑洞,而且也会因为股本的扩容使得每股收益并不随净利润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从而降低其估值预期,这也会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伤害。

  “恶性圈钱”行为应当叫停

  当下再融资风潮的盛行,反映了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藐视。巨额融资背后是上市公司关于资金用途的模糊解释以及募集后低效率、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使用,寻找廉价的资金以后,并未能对股东真正负责,创造合理的价值。

  相关专家指出,金融股的“融资门”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股权分置改革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并不能化解大小股东的矛盾和高管与股东的利益冲突,法治环境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是仅有愿望就可以的,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再融资的管理条例必须尽快出台。

  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要等18年后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甚至有“只有投资者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大于其投入的资金,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这样的规定。而我国的再融资规定过于宽松,这一点毋庸置疑。

  遏制圈钱冲动的惟一办法就是制度。监管部门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恶性圈钱”行为立即叫停。长久之计是,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细的规定,除了对融资比例的限制外,还应当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限制。同时,还必须要设置一些苛刻的条件,比如上一次融资的使用效率,高管在再融资中的责任,特别是投资低于同期银行利息要负重要责任。

  这样,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

  而对投资者来说,也大可不必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谈虎色变”,也要看看再融资项目对公司发展的实际意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应该尽量支持好项目的再融资。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