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融资1600亿猜想(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7:48 财富时报
1992年6月,深圳平安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时,以产险起家的平安,开始进入寿险领域。 1996年,平安深感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暗藏管理滞后危机,引入麦肯锡公司进行革新。 2001年12月,平安获准以保险集团模式进行分业改革。 2004年6月,在香港整体上市,到2006年时,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2007年2月,实现A股上市。 国际化起步 而平安对于“国际”概念的最初萌动,大概要推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平安一些高管出国考察,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公司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公司之间的巨大差距,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在这些情况下,平安开始推行“三外”战略(即“外资、外体、外脑”)。历经长达两年之久的谈判,平安于1993年12月引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入股(共计13.7%股份),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9年后,香港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参股平安,成为其第三家外资股东。2005年5月,汇丰收购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所持平安股份,一跃成为平安单一最大股东。 2005年,平安获批17.5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额度,成为首家“出海”的保险公司。去年12月,又成为首家获批将海外投资的上限提高至15%的保险公司。 而平安机构向海外的延伸,则始于2005年在越南建立代表处,2006年在越南成立独资寿险公司。去年,平安以11亿港元参股香港惠理基金管理公司(0806.HK),以18.1亿欧元(约人民币191.5亿元)收购富通金融集团(FORA.AS)4.12%的股权,从而将其资本触角伸向海外金融机构。 积蓄的力量 2006年的某天,马明哲陪同几个国际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参观平安金融学院结束后,一位知名基金经理问马明哲,汇丰和花旗的人是否来参观过。当得知还没有时,这位基金经理建议:“不能让他们来。” 马明哲奇怪地问为什么,这位基金经理说:“一旦他们看了,马上会非常警觉,会认为平安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内成为他们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汇丰和花旗正是平安眼中的学习榜样。十几年前,台湾国泰人寿被当时资产只有76万元的平安视为努力的目标。1995年,马明哲曾向公司千名员工赠送了一本讲述国泰人寿创业历程的《亿兆传奇》,并在附信中写道:“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比国泰人寿更壮观的奇迹,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希望同样的历史,由平安人来创造。” 然而,对平安来说,这显然不够。在马明哲看来,平安是要创造比国泰人寿更壮观的奇迹——建成“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2005年,平安把公司发展的目标,由“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修改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实现领先战略,核心在于“市场对照基准原则”,那么,谁将是平安的参照模式和目标?在马明哲看来,在全球市值超万亿的金融企业中,花旗、美国银行、汇丰和美国国际集团(AIG)四家百年老店最具代表性,并在文化、战略、人才和平台四方面颇有共同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