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AMC主导银广夏重组 中联实业从中渔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09:24 证券日报

AMC主导银广夏重组中联实业从中渔利

  证券日报记者 白宝玉

  银广夏,作为上市公司造假第一案始作俑者, 无论是对许多老股民还是对监管当局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抹掉的名字。

  银广夏的巨额负债与恶劣影响让中央和地方都非常重视,如何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成为重中之重,因而重组银广夏就成了决策者们的首选。

  艰难重组

  据了解,由于涉及国有资产的转让问题,银广夏的每一次债务重组,都是在宁夏区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每一个债务重组的结果都须得到宁夏区政府的同意,然后上报财政部,最后还须国务院批准。此重组思路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后交由银监会执行,东方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因此而入。

  7月26日,本报记者接触了参与银广夏债务重组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一位中层,其讲道,“银广夏事件”发生后,宁夏区政府决定对银广夏的救赎主要是采取如下思路:将银广夏旗下子公司的

不良资产剥离,由第三方介入控股,对其
葡萄酒
房地产
业务进行改造,力图使其起死回生。银行将对银广夏的不良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对其不良债权进行处理。

  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2001年8月2日有媒体披露银广夏可能存在巨额业绩造假问题,证监会随后对银广厦立案稽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银广夏最终曝出22亿元的巨额负债,早已资不抵债了。2002年5月8日银广夏股票被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银广夏A”变为“ST银广夏”。

  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讲述,在证监会对银广夏立案查处时,不少机构就尝试介入重组。

  银广夏是宁夏第一家上市公司,因此宁夏区政府在“银广夏事件”发生后就一直对该公司颇为重视和支持:2002年宁夏自治区和银川市二级政府对银广夏共补贴2490万元,2005年区政府再次补助。宁夏区政府对银广夏的扶持真可谓不遗余力,甚至通过其控股的银川市商业银行减免银广夏的1000万元贷款。

  宁夏区政府的重视自然吸引不少投资者。首先捷足先登的是深圳市发特实业有限公司,在2001年10月“入驻”银广夏。但仅仅过了2个月便由于“时机过于仓促,条件不够成熟”而退出。中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联实业)乘势而入。2002年2月深圳市广夏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兴庆电子公司分别将自己持有的2990万股、3200万股、1400万股以协议转让方式交由中联公司首先托管,三公司共转让7590万股(占银广夏总股本的15.02%),中联实业继而成为第一大股东。

  大股东获利

  转让价格以银广夏2001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确定。2005年5月中联实业正式受让76,700,628股(占总股本的15.18%),其中深圳兴庆电子公司多转让了80.0628万股。由于银广夏2001年经审计的每股资产为-1.66元,故而此次转让价格为0。

  成为银广夏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中联实业高举“债务重组”的大旗,背靠宁夏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周旋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值得欣慰的是,受到银广夏“虚假陈述”伤害的800多位中小投资者在法律保护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下得到妥善解决。中联实业也只是用银广夏的股份来赔偿和支付对价,自己并没有掏1分钱,事后仍持有58,726,476份银广夏股票,占总股本的9.71%。

  机构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同样受害的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其旗下的基金景福基金景宏重仓持有银广夏股票,损失高达24640万元。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不但一审败诉,而且还承担了案件受理费。虽然银广夏的债务已由2001年的22亿元降到2006年底的8亿多元,但各个债权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也还不得不在“债务重组”的节奏下减债免息,进行“摘帽保牌”保卫战。据上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知情人讲,他们在2004年前后相继取得6927万多元的银广夏债权,但目前为止并没有收回多少钱。尽管如此,2006年银广夏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220%,每股亏损3分钱,每股净资产为-0.79元。

  由此可见,在“银广夏事件”中获利颇丰的只有中联实业。中联实业甚至在2006年8月11日就将其持有的96.55%的银广夏股权质押给深圳市恒远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融资。

  其实中联实业在二级市场对银广夏股权的出售早有端倪。2007年6月8日中联实业在深圳喜来登酒店召开了股东大会,据参加该会议的人士透露,中联实业在会上向其股东们表示要退出银广夏,但退出的具体方式未定。中联实业的这次出售行为可以说是“精心组织,巧妙安排”:2007年6月28日解除5670万股权的质押登记,6月30日(星期六)公告7月2日限售股上市流通,7月4日开始出售,7月10日出售完毕。

  7月10日ST银广夏公告其第一大股东中联实业从7月4日至9日在二级市场出售该公司股份17,632,648股,7月11日ST银广夏再次公告中联实业于7月10日又出售该公司股份11,845,982股。中联实业二次售罄刚从7月2日解禁的银广夏股权,使其控股比例由9.71%降为4.83%,出售比例高达50.2%。大股东如此密集、如此高比例的减持这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是很罕见的。

  根据银广夏的公告,中联公司从2007年7月4日至7月10在二级市场累计减售29,478,630股。按最保守的价格估算,中联实业此番出售获利至少有17337万元。

  曙光在望

  在重组过程中,银广夏经历了戴星和摘星起伏。2005年3月23日银广夏由“ST银广夏”变为“*ST银广夏”。2005年银广夏经营不断恶化,中报每股亏损近4分钱。在面临退市的风险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信银行、银川商行等债权人纷纷江湖救急,免除银广夏的贷款利息。在宁夏区政府的2000万补贴下,银广夏扭亏为盈。在2006年5月9日银广夏成功“摘星”,股票简称由“*ST广夏”变更为“ST广夏”。

  中联实业自2002年2月进入银广夏,已5年有余,银广夏的主营业务也是“忽高忽低”。根据银广夏2004、2005、2006年年报,葡萄酒销售是公司主营业务,这三年葡萄酒销售收入分别为1543.74、4251.65、1745.78万元,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98.2%、98.93%、98.8%。但是此项业务也并不稳定,波动较大。

  是不是经营前景暗淡让中联实业萌生去意呢?如果中联实业真的要退出银广夏,那谁来接手呢?一位银川市商业银行高级信贷经理告诉记者,银广夏第四次债权人会议已经“完美”闭幕。目前此债务重组的结果正在等待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