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广东科龙变身海信科龙 摘星科龙何时脱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00:53 华夏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王韬 北京报道 在完成对科龙的收购后,海信将把其白电业务以认购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注入科龙,未来海信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白电的海信科龙和黑电的海信电器。 此前磨难不断的科龙电器也许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开始。7月26日,科龙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也正式由广东科龙变更为海信科龙。而在此前两天的7月24日,由于其2006年年报已经显示扭亏,在A股濒临退市的*ST科龙(000921)成功摘星,变为“ST科龙”。 科龙的海信式改造 自从2006年海信在经过一年多同科龙的“销售代理”后终于成功掌控科龙,科龙开始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从进入科龙那一刻起,海信就开始了海信式的科龙改造。 “汤总是财务出身,因此他一进来就先梳理了科龙的财务系统,先从财务上的规范开始入手,包括对于公司各项流程的规范,给公司节约出了不少的费用。”某位不愿具名的海信科龙人士说。 从2006年11月开始,科龙频频通过出售其土地和房产来获取资金。从2006年10月开始,科龙共出售了7笔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出售价格共计1.85亿元,获利5211万元,再加上科龙收到当地政府7000万元的补贴资金,这两项加起来即为1.2亿多元。通过对资产的售出,使得科龙的贷款数额由2005年底的约23亿元降到2006年底的15亿元,企业因此少负担了4800万元财务费用,并相应增加了4800万元利润。 一方面是对于资产的运作,另一方面,科龙从一开始就对格林柯尔的欠款加紧追讨。目前,对格林柯尔系公司占款的清欠,科龙已提起诉讼21起,诉讼标的额达到7.92亿元。在清欠工作上,科龙的大股东占款数额从7.19亿元减少至6.89亿元,通过诉讼及以资抵债清偿的方式实现清欠1267万元。 按照海信集团的设想,在完成对科龙的收购后,海信将把其白电业务以认购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注入科龙,注入部分包括海信的空调制造业务及资产、冰箱制造业务及资产以及海信集团家电营销业务及渠道。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在进行之中,海信科龙内部人士披露“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并非没有隐患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令人愉快的方面发展:扭亏、摘星、整合……但实际上科龙目前的运营也并非没有隐患。根据相关规定,由于科龙的两项重要财务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仍为负值,因此,海信科龙虽然摘星成功,但是仍将被冠以ST,每天涨跌幅度也不能超过5%。 虽然科龙如愿扭亏摘星,但是,从年报可看出此部分利润并非经营所得。 此外,在海信进入科龙以后,原科龙人员大量流失。“一些离职人员也带走了不少原来的业务骨干,或者投奔竞争对手,或者另起炉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海信科龙的一个损失。”上述人士说。在进入科龙后,海信集团的白电将会形成海信、科龙、容声三品牌战略,三品牌共存于市场中是否会如想象中的进展顺利? 一方面是内部融合上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科龙实际上也面临着整个白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形势。由于今年天气的原因,空调企业整体销售状况都不太理想,空调企业正在面临着比去年更大的生存压力。就连海信集团副总裁杨云铎也承认,海信科龙目前确实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今年的销售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顾雏军对于科龙品牌的负面影响目前仍未消散,科龙目前巨大的债务问题也会带来沉重的包袱,而一旦在市场上不能取得成功,这种包袱会加倍沉重地压在科龙身上,很多资产前期已经被卖掉用来还债,到那时可能才是真正危机的时刻。”某业内人士认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