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面亏损彩管企业将向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7:4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转型又面临资金、技术及员工安排等方面的压力

  见习记者唐超

  随着最后一条生产线的停产,*ST赛格(000058)旗下赛格日立的四条彩管生产线正式宣告全面停产———在平板电视的猛烈攻击下,CRT电视尚苦苦坚守,但上游的彩管行业早已溃不成军。

  面对“生产多少亏损多少”的行业形势,彩管企业将何去何从?限产,产品的供求失衡并未减缓;转型,却面临重重压力。

  彩管企业全面亏损

  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

液晶电视的销售金额首超CRT电视,达154亿元,占彩电总销售额的52%。其实自去年开始CRT电视的销量就出现了负增长,并使彩管企业产生巨大亏损。

  上市公司彩虹股份(600707)的亏损轨迹似乎反映了彩管业的全貌。2004年的彩管行业还处于高盈利阶段,此年彩虹股份盈利2.1亿元;但随着平板电视的崛起,2005年彩虹股份巨亏5.52亿元;为扭转形势,2006年彩虹股份增加高附加值的大尺寸彩管产量,得以勉强扭亏实现微利;但这些伎俩似乎难以扭转这个产业没落的宿命,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彩虹股份再次出现亏损,并且延续至今年上半年。

  另外两家彩管类公司*ST赛格(000058)和*ST安彩(600207),早已因连续亏损而被风险警示,它们预告今年上半年仍然亏损。以生产经营彩管玻壳及其材料为主营业务的S三星(000068)也称上半年度将亏损1.65亿元,彩管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

  关于亏损的原因,这些公司均表示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而能源、材料成本却在上升,处于中间的彩管产品受到上下挤压。分析人士认为,随着CRT产量的减少,彩管产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这种产能过剩的状况决定了彩管产品价格只跌不涨,趋势难以逆转。

  减产难逃死结

  为缓解供大于求的矛盾,彩管企业纷纷表示减产。日前*ST赛格公告称,旗下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对最后一条生产线进行停产,至此赛格日立四条彩管生产线全面停产,而且停产后*ST赛格将退出CRT行业。另一家彩管企业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五条生产线,目前也仅两条在产,预计到下半年有可能全面停止。

  据了解,彩管企业的减产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而且今年春节期间国内8大彩管企业就联合停产达20天。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国内彩管企业今年1-5月的产量下降了27.7%。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的下降并未扭转彩管公司亏损的命运。

  专家指出,部分彩管企业被迫限产,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决供大于求的状况,因为目前供大于求的程度已经非常严重,而且电视厂商的彩管储备也较为充裕;而从长远来看,CRT电视终将退出市场,彩管的需求也会随之消失,彩管行业已经面临死结。

  转型面临压力

  为避免企业随行业的终结,一些彩管企业顺势向平板行业上游转型。据介绍,彩虹股份的控股股东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与四川长虹(600839)合资,计划投资60亿元筹建

等离子屏生产线,并拟投资13亿元建设国内第一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此外,赛格日立正在考虑上马
液晶电视
背光源模组项目,*ST安彩也投资建设了液晶屏玻璃基板生产线。

  然而,分析师并不看好这种种转型。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向记者表示,产业的转型一般都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尽管彩管行业已经是夕阳行业,但它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规模,想要从中退出也并非易事,而且对于液晶面板及等离子面板而言,其资金和技术壁垒比较高,因此也存在较大的压力。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嘎表示,作为国有企业的彩管类公司,连续的亏损已经失去自我转型的能力,公司的重组恐怕也只能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也曾表示,彩管企业的转型不能回避工人出路的问题,而新生产线需要的是掌握平板生产技术的员工,这也是转型的一大难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