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首开集团整体上市 破解国资房企重组瓶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23:47 中国经营报
成功重组一年半之后,总资产达500亿元的国有房企大鳄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下称首开集团),正逼近其命运中又一个关键时刻。 “资产审计、评估工作应该能够在7月15日结束,随后整体上市方案上报北京市国资委和证监会批准,不出意外的话,8月份可完成全部手续。”首开集团一位人士透露。 在首开集团即将上报北京市国资委的方案中,整体上市将以其子公司天鸿宝业(600376)定向增发购买首开集团旗下资产的方式进行。 据悉此次上市方案涉及目前首开旗下的12家公司,除原天鸿集团下属项目公司外,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重组后成立的北京首开置地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都将悉数装入天鸿宝业的资产包中。 2005年年底,北京市国资委“做媒”,促成辖下天鸿与城开两大房企集团一段“姻缘”,首开集团由此诞生。如今,首开整体上市只差临门一脚,而这段姻缘撮合过程中的某些不和谐音符,也有望就此消散。 是合是散 各有盘算 首开上市指日可待,集团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唯有天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鸿有限)总经理柴志坤可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天鸿有限系原天鸿集团下属子公司。在母公司与城开集团合并之前,天鸿有限一直稳坐前者旗下业绩头把交椅,在京、津等地拥有不少优质房地产项目。按照首开集团重组初衷,天鸿有限应随母公司一起并入首开集团。 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鸿有限便已启动职工全员持股改革,天鸿集团参与重组时,只保留天鸿有限27%左右的股权,其余70%以上股权掌握在天鸿有限的职工及高管手中。换言之,新生的首开集团与天鸿有限的关系一开始就若即若离。 首开集团忙于理顺重组后天鸿、城建两大集团内部资产的同时,天鸿有限也在积极为自己寻找境外“战略投资者”。2005年10月,该公司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达成协议,共同投资北京东三环团结湖项目,双方各持50%股权。 此后,天鸿有限更由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及香港基强联行牵线,低调开展全球范围的私募行动。天鸿有限总经理柴志坤曾表示,就公司目前情况而言,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时机还不成熟,国际私募可以为海外上市创造条件。 首开集团也从未放弃控制天鸿有限的努力。据该集团人士透露,在加强股权控制等手段相继失效之后,集团搭建董事会班子时,曾试图提拔柴志坤进入董事会,却遭柴本人婉言拒绝。个中原因,首开集团内部有说法是,柴志坤不愿在既成公司股权独立基本已成事实的情况下,人事上又受首开集团制约。但此说法迄今未能得到权威渠道证实。 由于全员职工持股的特殊性质,天鸿有限已成为首开集团整合资产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环。花费一年多的努力后,首开不仅未能如愿,股权反而进一步被稀释,目前仅持有天鸿有限5.5%股份。有首开集团人士承认,尽管还有“天鸿”的名号,但天鸿有限现在和天鸿集团及首开都没有太多关系了。 从首开方面看,若不当机立断,最后的5.5%股份或都不保,继而彻底失去从天鸿有限优质地产项目中获益的机会。于是,在这次整体上市方案中,这5.5%股份也一起打包放进天鸿宝业,由此,天鸿有限将不再能以“国企市场化改制”途径继续稀释剩余股权,柴志坤彻底“单飞”的梦想自然难免功亏一篑。 上市为国资房企整合开新路? “比首开重组还要复杂的国资地产业务重组案例,不知道还有多少。”中房集团前总裁孟晓苏有些无奈地表示。早在2004年,中房集团就被国资委认定为以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但三年以来,除中能集团及中航建的地产业务外,再无其他国资地产业务注入中房。 中房集团的境遇远非个案。中冶集团总经理沈鹤庭表示,他们不会接纳以行政手段划拨、重组的地产业务资产,所担心的,恰恰是非市场化手段整合后,不同权属业务资产之间的整合难度。中冶集团房地产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及部分二线城市,按该集团总体规划,未来房地产业务的收入与利润,将占集团全部收入和利润至少10%。 作为国资委认定的另一家以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且国资委曾多次主动牵线,但迄今为止,中冶集团始终“不敢领情”,只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收购了一家原南京市房管局下属的房企。 “以前国资地产业务重组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化重组手段的缺失所致。”孟晓苏说,“原来搞划拨,地产业务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肥肉,谁也不愿意拿出来,毕竟是无偿的,而市场化重组,又涉及到资产质量、定价、债务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借助重组后上市方式,也许确实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的模式。”中国经营报记者:李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