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整体上市启动 机构围猎天地科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23:47 中国经营报

整体上市启动机构围猎天地科技

  “终于等到了这个消息。”一位重仓天地科技(600582)的基金经理获悉该公司即将整体上市消息时如是说。

  “整体上市计划是在7月4日的院长办公会上确定的。”一位接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科技控股股东,持有天地科技60.90%股份,以下简称“煤科总院”)的知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的院领导和天地科技的董事、总经理都参加了会议。最终形成的决议是,大股东将把以6家分院为主的约20亿元优质资产注入天地科技,同时实现煤科总院整体上市。”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注入的优质资产,能为天地科技带来约2亿元净利润。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天地科技每股收益为1.01元,7月13日,该股报收38.25元。6月30日,公司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度利润同比增加100%~150%。

  “唯一资本运作平台”

  “煤科总院所有的优质资产,包括煤矿安全设备、矿山安全设备研究成果资产、煤液化设备和成果,将全部装进上市公司。”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具体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但大体上将复制上港集团(600018)的整体上市方案。”

  2006年9月22日,上港集箱控股股东上港集团以换股发行方式,向上港集箱其他股东公开发行24亿股,全部用于换股吸收合并上港集箱。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原上港集箱股份全部转换为上港集团发行的

股票,上港集箱终止上市。整体上市后,股本总额从原上港集箱的18亿股增加到上港集团的209亿股。在这个案例中,每股发行价3.67元的确定以及附加现金选择权,被认为是方案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天地科技在股改时,就已经为整体上市埋下伏笔。煤科总院当时曾做出承诺:“将以天地科技为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适时注入其他优质资产。”

  天地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小公司、大集团”的上市公司。2006年数据显示,煤科总院(包括天地科技)销售收入为70亿元,剔除10多亿元的煤炭销售收入之后,其“煤机制造、安全装备和示范工程”三大板块的销售为50多亿元,其中,煤机制造达30亿元。煤科总院盈利能力之强与天地科技旗鼓相当,2005年,其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47%和27%。2006年,天地科技销售收入仅为18.6亿元,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07%和24.57%。

  5月中旬,某券商在其研究报告中提示,今年年初,煤科总院借股改之机,把太原分院的优质资产注入到天地科技,这被认为是大股东整体上市的开始,煤科院下属的其他优质资产将成为继续注入天地科技的对象。下一步,抚顺、重庆和西安分院的资产将陆续注入到天地科技,其业务主要是安全设备和地质勘探,另外,上海分院尚有部分煤机制造业务也将注入到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后,天地科技将形成“煤机制造、安全装备和示范工程”等三大业务板块。根据2006年的数据,销售规模将达到50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两个天地科技。

  记者随后致电天地科技董事会秘书范建,范建否认了公司目前已有整体上市规划的说法。但他表示,希望记者在“七月下旬后再就整体上市作报道”。

  对流通股东更有利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整体上市都会是利好。但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必须考查其完整方案和定价水平。如果参照煤科总院在股改时的对价方案,以及我们在公司调研时高管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我个人认为,整体上市时流通股东将获得较大让利。”前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按20亿元资产注入、其中有2亿的净利润计算,天地科技股本扩张在一亿股以内,整体上市后每股利润至少增加200%。

  “天地科技已被机构高度控盘,估计机构持股量至少在60%。目前看空的都抛了,留下的都在等待股价的再次飙升。”这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看好天地科技的机构认为,在7月5日10转增5股后,很快将出现填权行情。

  公开资料显示,天地科技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共计持有3122.95万股,占流通股本的41.25%。

  “目前价位并不高,只是在牛市背景下反映的天地科技正常估值水平,其本身的高成长性还没有充分体现,更不用说整体上市给天地科技带来的巨大利好。”一位

证券分析师这样评价天地科技目前的股价。

  “我们将天地科技称为煤炭服务类股票。”兴业证券刘建刚这样评价天地科技。在7月1日的研究报告中,刘对天地科技的评级是“强烈推荐”。“预计2007年~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57元、2.20元和2.75元。此外,并购煤科总院优质资产和郑煤机资产的强烈预期,为天地科技提供了极高的安全边际。”

  而联合证券则认为,天地科技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设计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联合证券认为,天地科技有着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具备国内领先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化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哑铃型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不强的零配件机械加工进行外包,专注于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研发设计以及客户资源的开拓和服务,已经形成“重技术、重市场和轻资产”的经营特点。

  “事实上了解天地科技的机构没有人会在目前出货,我最近一次在天地科技调研时股价在50~60元间,当时天地科技的高管均不认为50多元的股价有压力,高管们的信心来自于天地科技优良的资产和未来几年的高速发展态势。”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根据煤炭工业协会预测,“

十一五”期间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产生的设备需求为150亿元左右。此外,国家还将投资约60亿元用于技改,而天地科技是深沪两市唯一 一家此类设备和技术供应商。

  这位基金经理分析,如果走上港集团的整体上市之路,对大股东来说在定价上更加有话语权,而以资产注入的模式,大股东相对而言要吃亏一些。“换言之,复制上港集团整体上市模式,对流通股东而言相对利好要小一些。”

  神华并购意图

  “煤科总院的资产,让任何一家从事煤炭行业的公司眼馋。”一家参股天地科技的公司高管说,据其了解,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对煤科总院的资产觊觎已久。神华集团在山西有大量煤炭类资产,在觊觎煤炭总院的同时,早已将收购目标锁定在煤炭总院的太原分院,“近1年多来一直都在‘运作’国资委,意图对煤科总院进行收购。”而煤科总院为了防止优质资产被并购的可能,借股改之机将太原分院资产装入了上市公司。

  “煤科总院是中国生产研究相关设备和技术的龙头老大。近年来,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炭行业企业对煤科总院的资产有‘非分之想’,也是意料之中。”一位煤炭挖掘行业大型企业老总表示。

  “煤科总院迅速将大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和可能的被并购有多大关系不得而知,但此举不仅有利于公司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和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抵御来自外界的‘风险’。”前述公司高管称,“我们持有的股份半年后可以解禁,最希望神华这样的大公司对整体上市后的天地科技或其资产依然充满兴趣。”

  人气调查

  短暂蛰伏也许是更好选择

  时平

  连续多日调整之后,即使有中报的良好预期,市场人气也未能有效激活。本次调查中,认为业绩利好不敌政策阴影,选择且战且退的人数占35%,而打算择机增仓和按兵不动的则分别占34.83%和30.17%,投资者对后市的观点分歧愈见明显。

  6月份的CPI数据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加息已经没有悬念,不同的是人们对加息后市场走向的预期,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行为。超过50%的投资者认为,伴随加息而来的还会有其他调控手段,因此选择减仓回避,仅两成投资者认为,CPI异动和加息可能促成市场加速见底。

  6月底,本报采访各券商研究机构后发现,大多数机构认为,下半年的股市结构性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个股分化将愈演愈烈。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缺乏明确的方向,短暂的蛰伏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经营报记者:戴奕,魏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