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达股份:天价商标背后的灰色利益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5:0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中达股份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应收账款与巨额担保,以及此次天价购入商标等行为,都表明其与申龙集团之间存在利益输送 本刊特约作者 张彤/文 近年来,上市公司斥巨资收购商标的行为引发了广泛质疑。尤其是诸多上市公司在巨资收购商标后,出现了资金匮乏及巨额亏损等情况,更是加深了投资者对此类行为的忧虑。2007年6月29日,中达股份(600074)宣布公司拟以5.30亿元的价格收购江苏申龙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龙集团”)持有的“申达SD及图”商标的所有权价值(以下简称“申达”商标)。 普通商标卖出天价 “申达”商标原本属于中达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申达集团。2000年,申达集团将“申达”商标转让给了申龙集团,而没有转让给中达股份,这为今天中达股份以5.30亿元天价收购“申达”商标埋下了伏笔。 据中达股份的公告显示,此次公司拟收购的“申达”商标评估由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完成,其评估值为7.96亿元,中达股份对其的收购价格为5.30亿元,收购价格比评估价格低了约33%。表面上看,中达股份似乎占了便宜。然而若将其与近期发生的两起上市公司收购商标使用权事件相比,中达股份此次5.30亿元的商标收购价则存在严重高估的嫌疑。 当然,早在2006年12月,四川长虹(600839)曾出资13.78亿元收购了“长虹”商标。虽然这13.78亿元的收购价格远远高于此次中达股份收购“申达”商标的价格,但根据2007年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这是申达品牌无法相比的。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中达股份5.30亿元天价收购的“申达”商标指的是商标注册证号为3475890号,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6类的一个独立商标,而四川长虹收购的“长虹”商标是指在85个国家、40大类商品上注册登记的共计542件长虹商标。而且,长虹商标涵盖的商品包含彩电、冰箱、空调、手机、IT等产品,其中任意一样商品的销售额及知名度都是申达产品远远无法比拟的。13.78亿元收购40大类542件商标与5.30亿元收购一件商标相比,孰贵孰贱,不言自明。 此外,通过查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我们发现,申龙集团目前共注册了约40件“申达”品牌的商标,其中绝大部分的外形设计与此次中达股份拟收购的商标完全一致,只是所属的商品类别不同。 在申龙集团注册的40件“申达”商标之中,有4件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6类,而此次中达股份拟收购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同样为第16类,这4件商标在外形上极其类似,差别并不明显,这意味申龙集团在以5.30亿元的价格转让出其中一个商标后,它还可以在与中达股份同样的产品上合法使用与转让出去的商标外形极其相似的商标。而中达股份在付出5.30亿元的资金后,根本无法保障所收购的商标不被“仿冒”。 除四川长虹外, 承德露露(000848)也在2007年对“露露”商标进行了收购,收购价格为3.01亿元,其中包括“露露”商标127件、专利73项、各类域名共74个、企业及商品条形码205种。“露露” 商标的知名度及品牌价值远远高于“申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件“申达”商标的价格却远高于127件“露露”商标的价格。 无论是“长虹”还是“露露”,都属于大众消费品商标,商标持有人为增加商标的知名度每年都要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近些年来,“露露”商标仅广告维护费一项的支出就高达约8.47亿元,长虹的支出更是远高于此,而“申达”商标在这方面的投入寥寥无几。 更为重要的是,中达股份所生产的系列薄膜产品并不属于大众消费品,其商标价值与大众消费品类商标的价值根本无法比拟,而“申达”商标的收购价格却高于“露露”等,这同样显然不合理。 商标之祸猛于虎 有关上市公司收购商标,不得不提及一个令投资者倍感忧虑的现象。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巨资收购商标之后不久即出现了流动资金匮乏,甚至资金链断裂、银行信用丧失以及巨额亏损等严重问题,而且绝非是个别现象。 上市公司巨资收购商标使用权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2000年,美尔雅(600107)以1.2亿元的价格受让了“美尔雅”商标所有权,收购当年,公司的净利润为6761.98万元,随后的2001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了近50%,2002年公司发生了3.36亿元的巨额亏损。 此后,万家乐(000533)、S*ST酒鬼(000799)、S三九(000999)、波导股份(600130)、夏新电子(600057)等均斥资购买了商标,随后其业绩均出现大幅下跌。此次中达股份以5.30亿元天价收购“申达”商标,是否会重蹈覆辙? 实际上,就公开资料分析来看,目前中达股份的基本面已可谓隐忧重重了。近年来,因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中达股份主营的薄膜产品原料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国内软塑包装行业过度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已经导致公司产品供大于求,并出现了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从2002年至2006年,中达股份最主要的产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分别为35.33%、24.85%、19.52%、15.35%和12.32%。 2006年,中达股份实现净利润256.94万元,同比下滑高达96.70%。而从2006年四季度开始,中达股份基本面恶化的情况极为明显,中达股份2006年四季度的收入仅为3.63亿元,还不足公司2006年全年收入的1/6,净利润为-3541.86万元。2007年一季度,中达股份再次报亏3538.73万元。 谁在吞噬中达股份的利益 在净利润出现亏损的同时,中达股份的财务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从2005年开始,中达股份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账款呈现巨幅增长的趋势。2004年,中达股份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账款合计为3.01亿元,而到了2005年,这三项款项已经上升至11.47亿元,同比增长了281%,同期,中达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了29.8%。 2006年,中达股份的上述三项款项合计为10.06亿元,表面上同比下降了约12.3%,但实际上,在2006年中达股份用8.51亿元的应收账款作为对价,购置了股权、固定资产及土地等资产。若剔除此因素,2006年中达股份上述三项款项非但没有减少,实际反而增加了近62%,同期,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5.59%。 虽然中达股份的应收款项及预付账款近两年异常增长,且增长数额十分巨大,但在定期报告中,公司却并没有披露究竟是谁占用了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而2007年6月29日,中达股份公告显示,目前除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的企业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外,申龙集团及其关联方也是占用中达股份资金的大户。 同时公开资料还显示,截至2007年5月31日,中达股份对外担保高达13.44亿元,占公司2006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8.21%,其中逾期担保达1.10亿元。在公司的担保之中,为申龙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包括已经逾期的担保。 截至2006年11月30日,申龙集团的总资产为44.21亿元,公司的负债高达39.39亿元,净资产仅为4.8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9.11%。那么为何中达股份的资金会大量流向这样一家资产负债率极高的公司,并为其提供巨额的担保呢? 据中达股份称,公司与申龙集团并无关联关系。表面上看,情况确实如此,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非比寻常。在2000年以前,申龙集团和中达股份的大股东申达集团原本是同一家企业,2000年,通过分立才变成了两家公司。申达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张国平和申龙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符炳方曾分别任申达科技工业园党委书记和副书记。从历史上看,两家公司的关系非比寻常。 而且,目前张国平的兄弟张国伟担任江阴申龙制版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这家公司恰恰是申龙集团控股的企业。根据《苏人才[2007]6号》文件显示,申龙集团的股东之一孙富兴,目前还在申达集团任职。申龙集团与申达集团之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明白了申龙集团与申达集团之间的不寻常关系之后,中达股份为何以5.30亿元天价收购申龙集团持有的商标,以及中达股份为何会为申龙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巨额的资金及担保的原因便清晰起来。在一系列不公平的交易背后,貌似与中达股份无关的申龙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中达股份则极有可能被一步步拖入泥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