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承德钒联手攀钢钒共建渠道 合资意在全球定价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 16:1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林 承德报道

  中国两大钒业巨头承德钒钛(600357)与攀钢钢钒(000629)此前的合作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现在看来,二者在销售渠道上的整合态度似乎表明二巨头已经要对 “合众连横”策略全身心地投入了。

  在6月20日正式对外公布了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共同在北京组建国内最大的钒业贸易公司——攀承钒业贸易有限公司的消息后,国内惟一的两家坐拥稀缺钒矿资源的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注册资金,以承德钒钛49%、攀钢钢钒51%的占股方式,由攀钢钢钒主导今后二者所有的钒产品在国内以及国外市场的销售。

  承德钒钛的主管单位是河北省国资委,而攀钢钢钒则直接归属中央国资委旗下。在此之前,两大国字头企业也有过试探性的合作——2003年,承德钒钛曾与攀钢钢钒的大股东攀钢钢铁集团,在钒产品加工上有过合作。同年,承德钒钛又收购了攀钢集团锦州钛业公司15%的股权,在钛产品的生产开发上面开展合作。

  前两次的合作仅仅发生在生产领域,而此次二者把合作发展到了销售领域,并由其中一家企业主导所有的销售事务,在国内的行业寡头竞争格局中并不多见。更何况国内的钒业竞争并不激烈,除了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外,其他零星的钒企业只涉及钒产品的加工,并不会对坐拥两大稀缺钒资源的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造成任何威胁。

  有意思的是,合资销售公司的消息一经公布,

资本市场则明显理解为更加偏向承德钒钛的重大利好。虽然消息公布当日承德钒钛所属的有色金属板块已率先进入盘整,然而承德钒钛还是于当日牢牢封住涨停,并成为当日两市升幅明星。

  据记者了解,两巨头在此之前实际上并不存在销售区域的实质性竞争。承德钒钛的销售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而攀钢钢钒的销售区域主要是西南。

  为了了解二者成立销售公司是否如媒体揣测般“意在中国市场绝对定价权”,记者独家专访了承德钒钛所属的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怡平,希望借此了解二巨头此次整合销售渠道的意义,以及在一直极力促成合作事宜的承德钒钛背后,究竟在悄然发生着怎样的价值变化。

  “一致对外”

  李怡平对记者表示,按照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所垄断的国内90%的钒市场份额,实际上两家拥有国内钒市场的绝对话语权。而他亦承认,二者共同组建销售公司的更深意图在于抵抗国际市场有可能存在的钒价波动风险。“毕竟国内的市场价格也是跟着伦敦自由交易市场挂牌价走的。”

  李并不讳言承德钒钛在极力促成二者统一销售渠道上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组建合资销售公司的想法是由承德钒钛提出来的。”

  据李怡平介绍,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钒矿资源储备国,钒矿储量落后于俄罗斯与南非。全球一年有将近10万吨商品钒产能,控制在包括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在内的十几家遍布全球的钒业企业中。

  其中,承德钒钛一年的平均产能在8000多吨左右,攀钢钢钒大概有1万多吨。而在二者联手整合销售渠道之前,世界第一大钒生产企业EVRAZ曾通过收购美国钒矿厂以及南非大型钒厂HIGHVELD,一举具备垄断全球钒生产的实力。

  “一旦这家俄罗斯企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无论是承德钒钛还是攀钢钢钒都将受制于其所拥有的市场定价权。但现在通过销售渠道的整合,我们拥有了世界接近1/4的产能,等于重新拿回了国际钒价的话语权”,李怡平解释与攀钢钢钒的联合,通过占世界1/4钒产能的市场地位,可以规避EVRAZ一家独大后,通过增产或减产来影响国际钒的价格走势。事实上,2005年国际钒价一路攀升至40万/吨,起因就是由于钒企业的减产所致。

  在稳定市场价格走势之外,李怡平表示,由于承德钒钛有1/3的钒出口到国际市场,因此如果加大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实力,那么在应对游转于各国家间的流通商面前,承德钒钛则具有更强势的话语权。

  如果以判定企业关联产业合并需相得益彰的竞争原理,那么承德钒钛与攀钢钢钒组建销售公司,整合销售渠道则避免了价格竞争对于二者市值的潜在威胁。

  李怡平也承认,攀钢钢钒的销售实力一直略强于承德钒钛,如果在销售渠道中加入攀钢钢钒较强的销售实力,并以其作为主导的话,按照出资比例分成 (攀钢51%,承德钒钛49%),承德钒钛则实际上享受了更佳的销售系统。而如果通畅了销售环节,并加大在国际市场上对于价格的抵御风险能力,承德钒钛对于实现其国内战略则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更上层楼

  2006年两家公布的财报显示,攀钢钢钒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1亿元,净利润8.1亿元;承德钒钛去年主营业务收入77.8亿元,净利润3.65亿元。生产规模分别位于世界第二和第五。

  但实际上,就中国的钒钛磁铁矿分布来看,承德地区和四川攀西地区各占有55%和40%的储量。而承德钒钛

证券部科长梁柯英对记者表示,与攀钢钢钒相比,承德钒钛的一大优势则在于交通运输位置良好,同时开采成本也相应较低。因此,在面对国内市场的老大攀钢钢钒,承德钒钛也并不讳言其赶超产能所可能存在的优势。

  2006年8月,承德钒钛曾通过增发约22000万股,于2006年底2007年初将募集的近9亿元资金投资 “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改项目”。随着技改项目的调试完成,承德钒钛证券部有关人士透露,承德钒钛有望迎来的是产能翻番对于财报数据的贡献。按照该人士所给予的数据,承德钒钛两大主营业务商品钒年产量将由06年的8000吨增加至1.4万吨,含钒钢材由263万吨达381万吨,钒渣产量也将提升至17.5万吨。

  种种迹象表明,承德钒钛已逐渐表露其不甘位居人后,而企望首先在产能以及经营业绩上有所突破的“阳谋”。

  事实上,若产能能如期被市场悉数消化,承德钒钛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将很有可能更上一层楼。据记者以主营业务收入保守估算,2007年承德钒钛有望实现主营业务预增。李怡平透露,完成去年的5亿主营业务利润目标应该没有问题,而按照发行股本约10亿计算,每股收益也将由去年的0.37元增至0.5元。

  此外承德钒钛还有望通过整体上市进一步扩容。尽管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但李怡平也表示承德钒钛的控股方新唐钢集团将考虑把承钢集团旗下包括矿山、焦化厂以及铁路运输在内的三大块优质资产注入承德钒钛。而目前承钢集团掌握承德钒钛40%的股权,新唐钢集团则有承钢100%的股权。

  早在1997年召开的中国低合金钢会议就明确指出,中国将由钢铁大国转向钢铁强国必须要走低 (微)合金钢道路,而低(微)合金钢的很大一个指标则在于提高钒在钢材中的使用比例。

  鼎资投资2006年出具的承德钒钛短期融资券分析报告显示,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钒产品每年必须增加产量30%以上才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能钢材的需求。据该机构估算,2005年中国钒产品的供求缺口达到4300吨,而2009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26300吨。因此对于做强愿望强烈的承德钒钛而言,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市场契机。面对目前还只有26倍左右的市盈率,承德钒钛的价值则将有望一次重估。

  承德钒钛有1/3的钒出口到国际市场,如果加大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实力,那么在应对游转于各国家间的流通商面前,承德钒钛则具有更强势的话语权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