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立股份捡获三洋青岛工厂 生产能力暴涨5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 10:5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种昂 济南报道 海立股份 (600619)7月5日公告称,公司拟出资收购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在华独资企业青岛三洋100%股权,收购总金额为4350万元。 “目前,日本三洋已经把位于泰国其全球最大的冰箱制造厂出售给了海尔。此次三洋舍弃青岛工厂也标志着,三洋全面舍弃家用冰箱业务。”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兼任多家跨国家电企业的中国营销顾问罗清启认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则指出,借助三洋青岛工厂,海立股份不仅获得了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设备,更为关键的是,抓住了当前冰箱压缩机行业的发展机遇。 断尾自救 “乐观地估计,海立股份收购青岛三洋很快就正式签约。目前海立已经向青岛三洋派驻了管理人员,只等7月份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收购即可全部完成。”海立股份董事会办公室顾先生告诉记者。 青岛三洋是2002年5月20日由日本三洋电机独资设立的,注册资金为81亿日元,主要生产冰箱压缩机,年生产能力高达500万台。 多年来,以白电起家的三洋却一直被白电亏损的冷空气所笼罩。其中,冰箱就是亏空最大的一个部门。截至去年底,青岛三洋主营业务收入为1.12亿元,净利润为-3105.09万元;截至2007年3月31日,青岛三洋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28亿元,负债总评估值为2696.34万元。 “三洋电机正在经历一次战略转型。”三洋电机日本总部负责媒体公关的张婷向本报记者解释说,“由于家用冰箱和压缩机利润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三洋决定对这样的产业予以剥离。而三洋对沈阳的空调压缩机厂和大连的商用压缩机厂不仅将保留,还会继续扩大产能。目前,三洋电机重新制定了产业主导发展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高技术、环保型产业,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池等将成为未来三洋的主导产业。” “经营业绩每况愈下、财务造假遭受调查,此时三洋电机就像一架动力正在衰减的飞机,如果想要保持飞行高度,必须甩掉机舱内的货物。”对三洋电机目前的处境,罗清启如是说道。 如获至宝 青岛三洋设立的初衷是为海尔冰箱提供压缩机,此前海尔已经收购了三洋在泰国的冰箱工厂,但此次对家门口的压缩机厂却并不感兴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这与海尔一贯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关。海尔一直都是力图把整机做到全球最大,其绝大多数产品都未向上游关键零部件延伸。何况海尔对于压缩机的生产并不专业,从成本和质量上考虑,还不如从海立手中购买。 海立股份董事会办公室顾先生告诉记者,海立接盘三洋青岛工厂后与海尔的供货将会继续。事实上,在收购之前海立就同海尔曾有过沟通。海尔也希望这个工厂易主后能为其继续提供稳定货源。海立集团原本拥有120万台冰箱压缩机的产能,在收购三洋青岛工厂后,这一数字可飙升至620万台。 “稳定的销售渠道、成熟的技术设备,加上20%以上的行业利润,海立能够获得三洋青岛工厂对其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都是大有裨益。”陆刃波指出,经过2005-2006年全球压缩机市场的不景气后,2007年压缩机市场出现了强力的反弹。 由于2004年压缩机产品异常紧俏,吸引了松下、三菱电机、大金、三洋、LG等企业大举投资压缩机项目。2005冷冻年度仅我国压缩机产能就增加了1000万台左右。产能的迅速释放使得供需关系被逆转,企业在经历了市场的火爆后又深切感受到了压缩机市场的严寒——开工不足、库存和亏损与日俱增。三洋电机在冰箱业务上的亏损与这几年全球压缩机市场大萧条息息相关。 正当三洋等诸多难以抗寒的企业忍痛做出产业剥离的战略决定之时,2007年却让业界看到了一丝希望。古巴300万台冰箱出口订单使得海尔等企业冰箱产量猛增。新农村建设的加速使农村市场冰箱需求大涨。同时,产品用途增加也导致了压缩机需求的多样化,压缩机产品开始大规模用于饮水机、冰淇淋机上。仅饮水机这一块,国内目前就需要300万-400万台压缩机。 “海立之所以收购青岛三洋,是因为十分看好未来几年压缩机的市场前景。”顾先生指出,农村市场的开拓使得压缩机需求得到迅速提升,仅仅依靠上海工厂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经历了2006年公认的 “灾年”之后,2007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尤其是天气的变暖,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将迎来继2003年以来的又一个“丰收之年”。业界专家普遍认为,2007年压缩机的市场缺口大概在30%左右。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