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连续两年业绩下滑 春兰卖壳传言再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 15:37 华夏时报

连续两年业绩下滑春兰卖壳传言再起

  作者:王韬

  本报特约记者 王韬 北京报道

  在日前举行的2007年世界品牌大会上,春兰以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再度上榜。但实际上,这个以空调起家的老牌企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危机。

  春兰卖壳传言在坊间不胫而走。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消息称,泰州的另一家企业扬子江药业将会借壳春兰上市,春兰股份13年的上市公司之旅将会画上句号。记者多方求证,当事各方,无论是春兰集团还是扬子江药业都否认了这个说法。

  事实上,卖壳传言并非空穴来风。4月27日,春兰公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春兰2006年亏损1.99亿元,这是继春兰股份2005年首次出现亏损后的又一次亏损。按照

证监会的规定,如果2007年春兰继续亏损,则将被退市。

  多元化的反面教材 

  1994年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超过30%,名列全国第一,空调业的年产值就达到了50亿元。也就是在那一年,春兰拉开了多元化的序幕。随后,春兰花巨资进军冰箱、摩托车、电视、汽车行业,空调业不再是春兰唯一的主业。

  一位长期关注春兰发展的业内资深人士回忆说:“春兰当时认为,国内空调业已基本饱和,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但是他们没料到全球空调业制造基地会转移到中国,也没有预料到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空调会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然而,实践很快证实,春兰的多元化之路并不成功。彩电、洗衣机、电脑等产品都未有所建树,市场销售不尽如人意。而春兰摩托车也成为匆匆过客。春兰卡车也因政策因素,一直无法获得快速发展。被寄予厚望的新

能源镍氢电池项目由于市场环境整体不成熟,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冰箱项目也一直没有取得成功,最终卖给了合作伙伴LG。

  春兰多元化之路的失败也一度被作为其他企业扩张的反面教材。目前市场大多数的分析认为,春兰的多元化扩张,跨度过大,缺乏成熟人员和技术储备,因此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获得经济效应。

  MBO打击

  虽然多元化之路并不顺畅,但是彼时的春兰尚未显露败相。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实际上对于春兰打击最大的还不是其多元化的不成功,MBO被叫停实际上才是对春兰最为致命的打击。

  2000年左右,春兰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因此,那年的8月20日春兰集团董事局决议通过了春兰(集团)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决定从企业净资产中拿出25%量化给员工,其数量约12亿,员工须以现金购买股份,员工在购买股权的同时赠送同样数量的干股(分红权)。  

  “应该是没有想过不会被批准。”一位参与了当时会议的人士透露。但是很快,与预想的不同,这个方案被有关部门叫停,春兰的发展再次受到打击。

  在“产权改革”失败后,屋漏偏逢连阴雨,2000年后,春兰管理层人员大量流失,这也给当时的春兰造成了很大冲击。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春兰的衰退实际上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逐渐显现的。一方面,随着格力、美的等新兴空调企业的崛起,春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MBO计划被中央叫停,春兰产权不清晰的弊端以及大企业病日益显现,使得春兰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时间后,自然会陷入业务青黄不接期,亏损也在预料之中。

  玲珑棋局?  

  然而,虽然春兰目前正处于困境,但是业界对于春兰仍寄予希望。业内人士认为,春兰无论在

发动机还是空调压缩机的研发上都属领先水平,在研发能力上目前仍属于国内领先,春兰的摊子很大,如果经营得当应该也是可以重塑辉煌的。

  *ST春兰的独立董事沈岩认为,目前空调行业的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是造成春兰利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他认为,目前的中国家电企业竞争剧烈,正处于洗牌阶段,“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陶建幸,这个现年54岁,同张瑞敏一样是中共中央后补委员的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他将春兰由泰州当地一个亏损小厂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企业和当地支柱产业,酷爱围棋的他也许正在准备着春兰发展史中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玲珑棋局”也未可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