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内陶瓷企业积极应对出口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07:5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国内陶瓷企业积极应对出口压力

  见习记者唐超

  近日,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的反倾销方案进行日落复审,拟将反倾销税从目前的200%提高到314%,这使得已经面临多重出口压力的国内陶瓷企业再次雪上加霜。但据分析师介绍,目前我国陶瓷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印度所占的出口份额并不是很大,所以此次印方拟调高反倾销税的影响有限。

  而从整个行业而言,除了反倾销税的限制外,目前陶瓷行业还面临着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压力,因此其利润率将可能进一步被削减。为此,陶瓷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诸多出口压力。

  印度调税影响有限

  据了解,目前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实施的反倾销税将至明年2月4日到期,印度贸工部今年4月30日启动瓷砖反倾销案日落复审,其任务就是决定反倾销是继续生效、延伸和提高税率,还是终止。6月11日,印方提出拟将反倾销税从目前的200%提高到314%。

  此次印度进行日落复审,国内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也只有10多家中国企业提交应诉材料,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芯红对此提出了担忧,“根据这几年反倾销的经验,一般没有参与应诉提交答辩材料的企业,将获得高税率,未应诉企业相当于自动放弃印度市场。”

  我国陶瓷企业众多,但在境内上市的只有四家,分别为唐山陶瓷(000856)、四维瓷业(600145)、高淳陶瓷(600562)、*ST玉源(000408)。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除了四维瓷业外,这些公司均没有直接出口印度的业务,唐山陶瓷与*ST玉源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高淳陶瓷的产品出口主要是美国与日本,因此,印方提高反倾销税并不能对这三家公司的出口产生影响。而对四维瓷业而言,因印度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若此次印方敲定314%的反倾销税,将会对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介绍,对其他市场的陶瓷出口也并不乐观。目前,虽然美国没有对我国陶瓷产品实施反倾销,但一直存在强烈的征税呼声,征税的预期压力比较大,欧洲市场没有对我国陶瓷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但是通过提高标准来限制进口,所以使得出口欧洲的陶瓷企业不得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

  面临多重压力

  据了解,去年9月,对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这着实给国内陶瓷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陶瓷行业的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出口退税的下调成为其面临的最大行业压力之一。

  然而,出口退税的下调并没有结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为解决巨额贸易顺差问题,政府将有可能在近期进行新一轮的商品出口退税下调。中信证券分析师潘建平向记者表示,陶瓷产品出口退税很有可能会下调或取消,这将进一步对陶瓷产品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公司出口面临人民币升值的重大挑战。而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升值还将持续,这使得陶瓷行业的前景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原材料方面,占生产成本20-30%的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釉料等,其价格持续上涨,另外运输成本亦在上升,陶瓷产品的成本不断上涨。

  多方面的因素使陶瓷企业面临了诸多挑战。有业内人士进行了粗略计算,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使得整个行业的成本大概上涨了15%左右。因此,市场对陶瓷行业普遍不看好,认为其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而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陶瓷行业比较小,上市公司也只有四家,所以证券公司的行业研究员中持续关注陶瓷行业的也并不多。

  企业积极应对

  面对陶瓷行业多方面的压力,为保持陶瓷产品现有的利润率,国内陶瓷企业也在积极地寻求应对措施。据上市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其陶瓷产品的毛利率还比较高,2006年度唐山陶瓷、四维瓷业、高淳陶瓷的陶瓷产品的毛利率均达到30%以上,*ST玉源的陶瓷产品毛利率也有23%。但潘建平介绍,目前陶瓷产品的毛利率差异较大,因为低端产品的毛利率较低,且数量较大,所以从整体而言其毛利率是比较薄的。

  在应对措施中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产品涨价。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企业冒着丢失市场份额的巨大风险,选择了上调价格这种无奈之举,以消化成本上升及出口方面的压力。据记者了解,涨价主要集中在高品质的陶瓷产品领域,而且不少公司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提价,现在还在持续。

  有业内人士表示,油价以及原材料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高企,对于高耗能的陶瓷行业而言,只有通过节能降耗,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证一定的利润。据介绍,目前有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寻找

柴油和重油的替代品,掀起“科技节能”运动。

  此外,在细分产品方面,目前低端的陶瓷产品泛滥,竞争激烈,毛利率也非常低,但在高端陶瓷产品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品牌与质量的战略。据公开资料显示,各上市公司2007年的工作重点纷纷放在了品牌、质量、精细管理与细分市场等方面,力求保持和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6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