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海王生物:从掏空到注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 20: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吴丽娟 深圳报道

  两年前,海王集团(深圳市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在被“海王生物空心化”的市场传言困扰着。如今,海王集团正在对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生物,000078)进行完全相反的变革。

  去年年底以来,海王集团多次通过股权转让、债权转让及债务代偿等途径向海王生物注资,似乎正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专心做上市公司。

  2006年12月12日,海王集团通过关联交易从海王生物手中收购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海王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银河投资)45%的股份,转让价款10620万元。深圳一位投资人士表示,海王此举仍然是集团内部做文章,通过转让,银河投资形成母公司、子公司、孙子公司三代同堂的局面,实际上还是由海王生物控制。“出于财务上的需要,支付高价还是低价都是自己说了算,如果到时需要拿回来,集团肯定也会拿回来。”

  一个月后,海王生物又将名下的深圳市名派广告有限公司(下称名派广告)广告代理协议到期后归还的预付广告费用余额转让给海王集团,转让价7000万元。而海王集团则以4975.8万元现金和估价2024.2万元的海王大厦车库资产作为对价,支付给海王生物。

  到了今年4月,海王集团替海王生物代偿2397万元的过期银行担保,以及其后海王集团牵头向银行打折收购历史担保及延长9.52亿元贷款,海王集团这一连串动作的用意都是为上市公司考虑。

  谁还会想到在2005年业界一度盛传海王集团从上市公司掏空资产以致“海王生物空心化”?

  2000年底,海王生物增发6900万股,并将募集资金14.02亿元投入巨能钙项目。但随后两年,巨能钙收益远远低于预估,2003年11月,海王生物宣布退出巨能钙,将巨能新技术股份以原价3亿元返还给巨能实业。但在随后的一年中,巨能实业只偿还了2900万元,剩下的2.71亿元后来却由一位香港公民王书庆以亚洲资源控股有限公司(0899.HK)1.294亿股抵偿。而这个亚洲资源正是以巨能的大输液为主营业务,股价波动极大。

  “海王系”和“巨能系”的资本运作方式引起了媒体的质疑。有媒体认为,亚洲资源其实是一只 “注水股”,其背后操作人张程是一名资本运作高手,而海王集团正是通过资本运作使资金从上市公司流出。

  对于海王集团的转变,海王生物董事局秘书戴奉祥表示,这些都是集团支持大股东发展,逐步把这些

不良资产剥离出去,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可以主要发展主营业务。

  “所有的做法都有一个策划在里面,就是为了

股权分置改革后,实现更好的融资。股改后虽然还是一个上市公司,并且流通股的数量增多了,但为使后面的上市融资更有利,就要使公司的状况在股改后显得大有改观,使公司继续在股市有良好的表现,为下一次融资做准备。”深圳一位投资人士表示,“现在股市这么好,任何一个公司都绝对有这个融资的欲望。”

  大通

证券董政认为,如海王生物完成2007年1亿元的净利润目标,将意味着其每股收益在0.21元之上,与去年相比,业绩有望大增135%。这对于一只绝对价格仅10元出头的低价股,比价优势十分明显。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