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万杰集团的亏损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1:53 21世纪经济报道

万杰集团的亏损路线图

  山东淄博报道 本报记者 汤白露

  "孙总一直在万杰医院疗养,最近他身体不好。"6月2日,万杰集团一名保安对记者说,"我刚看到孙总的奔驰车从万杰医院出来,他就住在医院斜对面的2楼。"

  在万杰集团走访,经常听到内部人士抱怨,"如果不是钢铁项目,万杰就盘活了,日子就好过了。"记者注意到,在万杰内部人士的评论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将孙启玉逼到了悬崖边缘。

  但是,业界人士分析这一典型案例时认为,产业布局的盲目扩张才是万杰"巨亏"并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关资料显示,最早在2002年底,孙启玉产生了进军

钢铁业的想法,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淄博市钢铁厂进入孙启玉视野。

  2003年3月,在淄博市和博山区政府的主导下,万杰集团兼并重组淄博市钢铁厂。随后,孙启玉从美国引进一套二手生产设备,计划以100万吨板材为主导产品,形成年产300万吨钢铁产能。

  2003年12月,全国范围内开始掀起"钢铁整顿风暴"。2004年4月,江苏铁本被查封。受此冲击,2004年春天国务院调查组两次进驻万杰集团,下令该项目立即停工。

  而此时,投资26亿元的万杰钢铁项目已初具备规模:包括淄博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新冶实业有限公司、淄博双力铸造有限公司、淄博宏源焦化有限公司、淄博万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淄博方正机械制造公司。

  按照当时的规划,万杰集团计划年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新增利税5亿元,并能安排3600人就业。经过山东省政府的多方努力,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原则上同意万杰的钢铁项目恢复建设。

  尽管项目批复了,但是2005年钢铁行业的整体利润急剧下滑,导致大批钢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尽管5年约定时间未到,银行方面开始大量抽回资金,减少对万杰的信贷规模。

  至此,投资近30亿元的万杰钢铁项目陷入了"半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运转。

  在布局钢铁项目的同时,万杰集团也在其他领域进行盲目投资,并试图将其主核心业务由化纤向医疗健康转型。

  2000年ST万杰上市之初,化纤行业不景气,万杰高科开始转向于医疗服务产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98亿元。到2002年,万杰高科利用募集资金投资3000多万元在北京、青岛等地相继建设万杰医院。同时,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并对万杰制药厂进行技术升级。

  2003年,万杰高科新任总裁刘东上马后,医疗服务市场利润急剧下降,化纤行业却在振兴。新管理层即刻转变经营策略,将主营业务的80%分布在化纤行业,而把医疗服务缩减为10%。

  然而,市场却开了一个玩笑,2004年,化纤行业陷入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困境。ST万杰的利润总额急剧下降,由2001年的1.50亿元降至2004年的2632.76万元,降幅达82.45%。

  2005年,万杰高科第三任董事长孙峰再度将业务重心调整,重新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业投入,一次性投资3亿余元引进中国第一台质子治疗系统,试图进一步扩大万杰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影响力。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医疗产业未能拯救万杰高科2005年亏损1.2亿元的厄运。其间,万杰集团不断从上市公司"提款",最终导致万杰高科难以自拔。

  据了解,万杰集团的前身是孙启玉在1981年贷款6万元创建的村办企业博山区染织厂,到1989年孙启玉又先后建成其他6家企业。经过2001以来的急剧扩张,至2003年,孙启玉先后创办万杰医院、万杰纤维、万杰织造、万杰制药、万杰热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万杰集团在2003年达到鼎盛,拥有76家子公司与分公司,实现总收入75亿元,总资产达到110亿元。

  在2006年

福布斯中国排行榜中,孙启玉及其兄弟孙启银以2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7位。然而,昔日的辉煌正在陨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