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杭萧门陷入多重困局 07年证券市场第一案如何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22:34 中国经营报

杭萧门陷入多重困局07年证券市场第一案如何了

  4月13日,杭萧钢构(600477)轻松迎来两个跌停之后第五个涨停。杭萧钢构巨大订单谜团还未被真正揭开,青岛海尔(600690)又被卷了进去。记者近日获悉,海尔集团也将获得中基公司10亿元人民币采购合同。

  杭萧钢构、证监会、中基公司、庄家、跟庄者,各方都陷入了一个前景不明的巨大旋涡中。

  谁操纵股价

  “你去杭州采访,千万帮我问问合同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马上再买入。”面对杭萧钢构又一个涨停,一位在10元附近少量买入的私募基金经理这样对记者说。

  合同的真实性,以及能否履行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这代表着之后还有多少个涨停或跌停。

  “杭萧的案子,也许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立案调查中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一位和记者相熟的“大腕”这样表示。

  然而,立案调查已经持续近半月,杭萧还在不断的涨停板中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是证监会查不出什么,还是查到了什么不好处理?”一位证券分析师说,“现在业内普遍认为,最终结果是查处几个最早买入杭萧钢构的机构,对上市公司则以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多少有点‘表示’。”

  但是,在案件调查结束之前,证监会允许杭萧钢构继续交易是否合理?“证监会主要调查对象是二级市场,理论上杭萧目前绝对应该停牌,股改时停牌半年的上市公司都有。”前述证券分析师这样表示。

  杭萧钢构的故事有几种可能。

  首先中基公司和杭萧钢构签署了可以履行的真实合同,但“顺便”操纵了股价;其次中基公司和杭萧钢构签署了不可能履行的合同,中基意在二级市场,问题是杭萧钢构是否知情;最后中基公司和杭萧钢构签署了可以履行的真合同,消息提前泄露,股价被第三方操纵。

  中基偷袭?

  杭萧事件源于总部在香港的一家名为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基公司)和杭萧钢构签订的344亿元的巨额订单合同。然而中基公司在安哥拉拿下总合同以千亿级计算的巨额单子,中国驻当地使馆经商处居然不清楚中基公司的底细。因此这张巨额合同是否真实,以及最后能否履行合同受到市场各方的普遍质疑。

  “劝你不要再查下去,想一下都知道,能在非洲阮石海和

钻石的是什么样的公司。”一位来自北京的人士这样奉劝记者。

  “当所有人都在质疑中基公司没有支付能力,在安哥拉信用不好的时候,有没有人想过中基公司在安哥拉当地拿到的,除了杭萧钢构项目外,还包括三条在整个非洲都非常重要的铁路,还有机场、市政;牵涉国内多家大型企业。”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基实力毋庸置疑。

  “中基公司老板来过几次,我们都知道他可以直接见安哥拉的总统。”杭萧钢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不是某些媒体说的二三流企业,我们在国内钢构行业中销售排名第二。”杭萧总经理陆拥军一脸委屈。

  杭萧钢构董事长助理赵成甫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对于这个344亿元的海外大单,杭萧钢构高层在谈判前后并未前往安哥拉实地勘查。但公司曾向与中基公司有过交易的柳工、徐工等集团询问,认定中基在与之交易时信誉良好。

  杭萧钢构故事的另一种可能是中基涉嫌股价操纵。如果确实如此,证监会是否已经发现十几个涨停背后的中基身影,发现后又该如何处理呢?

  “杭萧犯了一个技术性错误,把合同本身的可执行性和合同双方的权益弄颠倒了。”一位与杭萧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顾问公司老总告诉记者,杭萧钢构和中基签订的合同更像是一份合作协议,合同的条款对杭萧极为有利也极为不利——有利在只有中基公司付款后,杭萧钢构才会购买原料再生产,这使得杭萧钢构几乎没有风险;而合同的不利同样也是致命的:中基公司可以随意停止履行合同,而这将使得处在风头浪尖的杭萧钢构不得不一再发布344亿元海外合同可能无法完全履行的提示性公告。

  “假设中基公司存心坐庄杭萧钢构,那中基创造了内地市场坐庄新模式;而杭萧钢构原本有赚无赔,不料想在二级市场被‘偷袭’。”港澳资讯研究部主任田文斌这样推测。

  海尔悬疑

  “你尽管买吧。”一位和海尔集团关系密切的证券人士直截了当的告诉记者,除了长期看好青岛海尔(600690)以外,在股市较为疯狂的当下,涉及安哥拉的上市公司随时可能被市场疯狂炒作。

  青岛海尔董事会秘书纪东则在不久前表示,杭萧事件发生时,证监会有关方面曾向青岛海尔了解情况,当时海尔集团在安哥拉仅限技术交流层面,还没有签署订单合约。

  “可见在杭萧事件发生前,海尔集团或多或少了解安哥拉项目。而这不由得不让人联想到长江证券可能提前获悉消息而参与炒作杭萧钢构。”前述证券分析师指出,长江证券大股东就是海尔。

  公开信息显示,在杭萧钢构涨停的最初,名列交易量排行榜首的正是长江证券。2月13日杭萧钢构的第二个涨停中,长江证券上海东方路营业部位列买入营业部第一名,成交金额1207万元,而当日总成交额才1847万元,买入的第二名金额才271万元。

  特别是按收盘价计算,2月13日长江证券买入约240万股,而在3月16日长江证券抛出约741万股。

  “鉴于2月13日至3月16日期间均为无量涨停,基本可以判定长江证券东方路营业部在2月13日以前,也就是在4.55元以下的价格买入约500万股,并在10.5元至10.75元的价格抛出。买入方提前获知消息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该分析师认为,无论长江证券是否参与操纵股价,长江证券东方路营业部的惊人“获利”,加之青岛海尔同样受到询问,证监会调查目标肯定首先锁定长江证券。

  这桩2007年证券市场第一案将如何了结?

    中国经营报记者:戴奕 夏欣

    相关专题:

    杭萧钢构大额订单疑云


    相关报道:

    死魂灵附体杭萧钢构龙虎榜

     杭萧钢构第二波涨停 散户成主力

     杭萧钢构成交龙虎榜 涨停板敢死队现身

     远离杭萧钢构:调查未明索赔尚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