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鄂尔多斯335亿投入新主业 受益者并非上市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3:3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鄂尔多斯335亿投入新主业受益者并非上市公司

  

鄂尔多斯335亿投入新主业受益者并非上市公司

图:鄂尔多斯新项目风险大于收益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鄂尔多斯,著名的羊绒品牌。不过,也许过不了多久,鄂尔多斯就不是以羊绒品牌出名了。距公司300公里之外的一座“新城”正在打造中,这是公司二次创业的行动——与控股股东鄂绒集团合资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公司,总投资额预计约为335亿元。

  打造新城并非始于今日,在建设过程中,恰好赶上宏观调控。投入巨资兴建高耗能项目,风险可想而知。况且,就算建成投产,最大的受益者并非鄂尔多斯和鄂绒集团。这一切
,究竟是因为什么?

  作者: 本刊记者 栗新宏 孙旭东/文

  2005年 10月17日,进入深秋的鄂尔多斯市凉风习习,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场区却并没有一丝寒意,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当日,是鄂绒集团一年中重要日子之一,每年一度的集团职工运动会正在召开。

  按照集团要求,公司的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必须参加。而历年活动中很少缺席的公司董事长、总裁王林祥却并没在其中。此时的王林祥正为300公里之外的一座“新城”忙碌。所谓“新城”,为2003年开始,鄂绒集团与控股子公司鄂尔多斯(600295)合资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责任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棋盘井工业重镇,属大煤电—重化工—高载能循环经济项目,主要生产煤炭、电力、硅铁和化工等产品。项目总投资额约为335亿元。

  在鄂绒集团内部,新项目被称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对于集团现有的主业——羊绒产业,之前,王林祥已多次公开表示, “羊绒这个盘子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全世界的羊绒只有12000吨左右,而中国就占到了8000吨,市场就这么大一点。”然而,已经启动的新项目横跨四个行业,规模巨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如何解决?风险由谁承担?而项目成熟后,“桃子”又由谁摘取?

  巨资投入新主业

  项目早在三前年开始运筹。

  2002年年中,刚过知天命的王林祥心存积虑,鄂尔多斯业绩尽显疲态:鄂尔多斯的净利润继2001年年报同比出现接近30%的下降之后,2002年中报继续疲软,净利润7286.70万元,同比下降27%。鄂尔多斯是鄂绒集团的核心资产,鄂绒集团为之著名的羊绒产业全在其中。

  而业绩下降并非鄂尔多斯特例,2001年年报显示,天山纺织、金宇集团、圣雪绒和鄂尔多斯四家主营羊绒的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36.1%。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李伟文分析认为: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随着之前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众多企业加入竞争行列,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二是国内羊绒原料及制成品主要靠出口,出口量一般占销售总量的60%以上,1999年和2000年国内羊绒制成品出口量连续超过了国际市场正常的需求量,致使外商形成大量库存;三是为了保护环境,山羊圈养已是大势所趋,相应羊绒行业受制于原料所缺,基本没有空间。

  此时的鄂绒集团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两个替代羊绒产业的新项目。

  正在王林祥为公司未来主业发愁的同时,钢铁开始涨价,电力紧张,煤炭市场逐渐回暖。而鄂尔多斯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居于全国前列。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淘金”热点,许多煤矿、硅、锰矿及铁合金企业 “一夜暴富”,在利税方面,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乌兰煤炭集团等众多合金企业从之前的困难户或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已可以和多年排名第一的鄂绒集团比肩。2004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人均GDP增长额,羊绒、煤炭产量均位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原先鄂尔多斯市的煤矿、铁矿及合金厂的小老板就成了亿万富豪。”当地出租司机老张如是说。

  在此期间,经过反复论证,打造“世界第一硅合金之都”的思路逐渐在王林祥脑海中成熟。2003年4月8日,集煤炭、电力、硅铁、硅锰等合金项目于一体的新项目在鄂多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破土动工。

  2005年10月17日,鄂尔多斯董秘李成君向《证券市场周刊》转述王林祥的话, “鄂尔多斯在羊绒产业上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第二次创业,必须发挥地域优势,投建于棋盘井的大煤电—重化工—高载能循环经济项目相当于造一座新城,我们要通过今天以至今后若干年的努力,在煤电重化工事业上再造一个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硅电之都

  项目投建之初的设想是:硅电联产,即以生产硅铁、金属镁、锰合金和电石等高耗能产品为主,并投建配套电厂。计划一期投资37亿元,最终投入100亿元。

  然而项目投建之时,适逢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对高耗能项目从政策及资金方面施以重手,严格限制。2004年“五一”前,江苏“铁本”事件爆发,局面进一步紧张。时至2004年5月,由于电厂迟迟拿不到发改委的批文,加上银行贷款迟迟不能到位,硅电联产项目原计划完成的第一期工程,结果进展不到一半。

  此时,王林祥想到了产业基金,2004年5月18日,在见到深圳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鄂绒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总裁单祥双及其风险投资团队后,王林祥决定由后者为其启动一个首期规模30亿元的产业基金计划,以支持陷入困顿的鄂尔多斯硅电联产项目。同时吸收其建议:除了要做好和自治区政府、国家部委的沟通工作,响应宏观调控政策,更要对硅铁项目重新定位和包装,整改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做硅电联产的同时,向上下游延伸,同时发展煤电和重化工。

  最终形成的项目总体规划为:年产360万吨原煤,年产360万吨洗精煤,年产280万吨焦炭的煤焦一体化项目;4×33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2×2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2×6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年产45万吨硅铁、2万吨金属硅、5万吨金属镁、19.5万吨硅锰合金、60万吨电石和20万吨工业硅;年产100万吨烧碱、10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石灰;年产合成氨140万吨,尿素240万吨,三聚氰胺10万吨,乙炔9万吨,甲醇50万吨,有机硅10万吨。

  其中煤-电-高载能项目以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72亿元,重化工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63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为80亿元,该项目主要由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责任有限公司承建。公司股本金30亿元,其中持有鄂绒集团99%股权的东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6.2亿元,占有54%股权,鄂尔多斯出资9亿元,占有30%股权,鄂尔多斯羊绒实业投资公司出资3亿元,占有10%股权。另外,鄂尔多斯盛林公司和鄂尔多斯友维公司各出资9000万元,各占有公司3%股权。

  按照规划,项目如能如期建成,将会有一幅诱人的前景:申银万国近期一份有关鄂尔多斯的研究报告指出,“公司正在打造一条从煤炭开采到电厂发电直至硅铁、硅锰生产的完善产业链。政府划拨给公司的储量为2 亿吨的煤田使得公司的发电成本低廉,因此生产硅铁、硅锰的电力成本比行业内平均水平低30%左右,成本优势显著;公司的33 万吨硅铁项目规模名列全球第一,规模优势有利于公司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报告》预测,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利润91亿元,新增出口创汇5亿美元。鄂尔多斯未来三年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于参股30%的硅电联项目的投资收益。公司投资9 亿元参与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该项目2006 年起将为公司每股收益贡献0.09 元和0.16 元,预计2006、2007 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50%和25%。

  谁是摘“桃子”的人

  尽管项目前景诱人,但最大的受益者绝非鄂尔多斯和鄂绒集团。2004年8月,鄂尔多斯公告,原本由鄂绒集团出任电力冶金公司的大股东变为鄂尔多斯市东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公告显示, 东民公司是鄂尔多斯的实际控制人,持有鄂绒集团99%股权,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本4.33亿元。股东为杨志远、李凤义、张银荣、侯永旺和王俊峰。其中杨志远为鄂绒集团副董事长,张银荣为集团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杨凤义现已退居二线,之前负责集团人力工作,侯永旺为电力冶金公司党委书记,王俊峰为鄂绒集团事业发展处处长。

  而公司头号人物王林祥为何不在其中?

  10月18日,当本刊记者几经周折在鄂尔多斯大厦8层找到这家公司时,发现所谓东民公司只有一个叫李霞的工作人员。李霞也因身体原因将会很长时间不能上班。而包括李成君和鄂绒集团行政处处长乔先生在内,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的鄂绒集团高层对于东民公司都是讳莫如深,“东民公司是一个职工持股会,其实是代职工持股,股权如何分配并不清楚。”

  东民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最终的控制人是什么人?对此,可在鄂绒集团的改制方案中得到注解。

鄂尔多斯335亿投入新主业受益者并非上市公司

  经多方调查,《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东民公司的前身即鄂绒集团持股会,最早成立于1996年1月,总持有人约为1万人,职工股份为两部分,一是所有权股,二是要素股。要素股占净资产的 20%,只有管理者持有(总共500多人),按职务高低持有不同的份额。所有权股既有分红权,又有所有权;要素股只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企业总股为5.16亿股,其中王林祥拥有250万股所有权股,250万股要素股,总共500万股,持股不到1%,是一般职工的160倍,是副职的7倍。其中要素股年分红比例约10%,总裁平均每年分红约60万元。

  同时规定,普通职工股并不能随企业发展壮大,离开企业必须退股,一部分人拿走 (5000元+800元×工龄)钱离开企业,另谋生路。留下来的职工,以应得的那份钱(5000元+800元×工龄)买到企业相应的股份,以此股份分红。

  此后,1999年6月,2001年6月,2002年8月,持股会分三次分别投入2.83亿元、1.5亿元和5.12亿元成立东民公司,由东民公司买断鄂绒集团国有股权,最终持有其99%股权。据鄂尔多斯网站介绍,目前集团总资产逾50亿元,净资产30亿元。期间持股会所持股份变为东民公司的股份。

  与此同时,在历次购买国有股权中,管理层分别按不低于其出资额的10%比例增资。最终管理层持有东民公司股权超过80%, 具有绝对支配权。

  而始终没有说明的是,鄂尔多斯羊绒实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持有鄂绒集团1%股权,是其另一股东,同时还是电力冶金公司的第三大股东,而羊绒实业投资公司控制人同样为鄂绒集团高层,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注册资本金8868万元,鄂绒集团控股子公司鄂尔多斯纺织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赵国泰和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高根友分别出资5000万元和3868万元。本刊记者多次致电赵国泰羊绒实业是其个人出资还是代人持股,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鄂绒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王林祥通过东民公司对鄂尔多斯集团的占股大约为10%。按此数字结合鄂绒集团公开的30多亿元净资产数额来算,王林祥个人财富约为3.2亿元。在2003年《新财富》杂志第4期的“中国400富人榜”中,王林祥曾以3.4亿元的资产位列第286位,与之相当。

  资金瓶颈

  然而“樱桃好吃,树难栽”。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首要的困难是资金问题。以鄂绒集团一已之力显然很难拿出330亿元的巨额资金。

  在项目投建初期,电力冶金公司曾广发“英雄贴”,“诚邀各战略投资机构加盟”。但实际情况是“谈项目的很多,但真正拿钱的却很少”。

  在产业基金启动之前,王林祥一度寄希望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机构,在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间,王林祥多次往返于鄂尔多斯—北京—香港之间寻求与之合作,其中高盛兴趣最大,也接触最多,但始终没能成功。接近鄂尔多斯高层的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高盛主要担心国内的民营高耗能重化工项目得不到政策保证。

鄂尔多斯335亿投入新主业受益者并非上市公司

  2004年3月,在引进高盛计划受挫后,王林祥利用两会期间曾会见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向其坦言:宏观环境不太好,发改委审批非常严,融资的实际进程却相当缓慢,硅铁项目的资金链已出现问题,需要单祥双启动一笔产业基金支持其新项目。

  按照产业基金计划,2004年年底30亿元应到位。而直到2005年11月3日,中科招商项目负责人何先生告诉《证券市场周刊》,“项目仍在进行之中,具体何时到位,还无法确定。”事实上,中科招商对于目前的项目并不完全认同,中科招商对这个项目的建议是:停止硅电联产,收缩至产业上游单做煤电,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绿色GDP。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说,就这个项目而言,政策、经营和资金风险都不容忽视:首先政策方面,公司所建的项目只能算做上下游产品的延伸,并不能完全互相利用,因此不算做国家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的项目;经营方面,对于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国家将会逐渐取消出口退税,提高环保成本,提高资源税等政策限制其发展,这样,今后铁合金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不再,加之“一窝蜂”地上项目,产能过剩,发展前景自然大打折扣;资金方面,如果只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周转,万一银行紧缩银根,惜贷或要求提前还贷,资金缺口将难以解决。

  在鄂尔多斯市,仅2003年一年签订投资协议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就已超过5000万千瓦,新建电厂21家,相当于两个半三峡。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叫停”了32个电力违规项目中,其中包括电力冶金公司原计划的2×6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当时,对这个工程的评价是“项目布局不合理,经论证评议未列入规划,要求停止建设”。

  另据冶金协会统计,目前全国电石和铁合金生产能力分别为700万吨和1000万吨,在建生产能力分别为300万吨和500万吨,预计2005年电石和铁合金生产能力将分别超过1000万吨和1500万吨,生产能力超出预期市场需求的一倍以上。在内蒙古,整个自治区大肆上马硅铁项目,当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硅铁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吨以上,相当于2001年全国硅铁生产能力之和。

  2005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银监会、电监会七部门《关于对电石和铁合金行业进行清理整顿若干意见》,将在全国范围内对现有电石、铁合金生产企业和在建(拟建)电石、铁合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按照申银万国有关鄂尔多斯截至2005年10月12日之前数据为基础的调研报告,项目已投资额为33.5亿元,其中19.66亿元为银行贷款。只有一家战略投资者EJM,在硅锰项目上出资0.945亿元。李成君告诉《证券市场周刊》,原计划到目前还未曾建成的项目,很可能视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借款撑起电力冶金公司

  从目前的已投资额来看,距项目最终建成还需投入很多资金。作为电力冶金公司的第一、二大股东,东民公司和鄂尔多斯显然责无旁贷。而以目前状况,更多将依赖于银行贷款。

  东民公司是一家以完成MBO为目的而成立的公司,基本不从事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资产是持有鄂绒集团99%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鄂绒集团的资金并不充裕。2004年6月,集团公司将持有的30000万股鄂尔多斯股份(占总股本的29.07%,集团持股的66.37%)质押给建设银行鄂尔多斯市分行,质押期限自2004年6月7日至2005年5月14日。以2003年末鄂尔多斯每股净资产3.02元来计算30000万股价值9亿元,即使以50%来计算借款金额也达4.5亿元之巨。2005年5月17日,鄂尔多斯公告上述股权继续质押。巧合的是,集团公司质押借款的时间与电力冶金公司增资时间很接近。

  东民公司工商登记的年检资料显示,东民公司至2004年12月30日,总资产25.2亿元,净资产10.8亿元,负债额为14.4亿元,正好接近于16.2亿元的出资额。

  相比东民公司,鄂尔多斯承担的不仅是出股本金的责任。2005年8月,鄂尔多斯公告,“公司为电力冶金向建行鄂尔多斯分行申请的18.8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按出资比例提供担保。”

  9月16日,鄂尔多斯又发行1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了。李成君解释,“此举是为了解决公司流动资金。”而令人不解的是,2005年6月30日鄂尔多斯账面上货币资金高达9.90亿元,并不缺钱。借来的钱又会到哪里去呢?

  系列报道:

  造城对鄂尔多斯风险大于收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