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股改浪潮系列全面股改之新钢钒 > 正文
 

新钢钒董秘日记:媒体见面会没准备通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09:43 证券日报

新钢钒董秘日记:媒体见面会没准备通稿

  □ 新钢钒(资讯 行情 论坛)董秘 吉广林

  9月18日,回到攀枝花。坐在办公室翻看有关昨日成都股东见面会的报道,觉得味道不错其中关于没有准备“通稿”的做法,可能算是一种创意和意外收获吧。

  新钢钒非常重视和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媒体关注新钢钒,也支持新钢钒。9月17日,
有12家全国及四川当地媒体参加了股东暨媒体见面会。一些记者报到时问:有没有通稿。我的回答是:对不起,没有准备,然而希望你们能够写出独特的新钢钒。

  我曾做过五年多的记者,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新闻写作”,熟悉媒体也比较了解记者,做过攀钢“优秀新闻工作者”。之所以没有准备通稿,一是各方面的工作太多、太忙,没有更多精力来准备。二是与股东的见面会可能发生什么,难以提前预测,如果提前准备可能少了“新近发生的事实”。三是多家媒体发布雷同的新闻,从传达的信息量和效果看,显然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解决了过去媒体“各管一片”的覆盖问题,常常是一篇稿报道经网络可传遍全世界。四是参加见面会的记者,大都是各家资深财经记者,相信他们的作品远高于“通稿”。如果每家媒体都出新,显然宣传效果会大有提高。

  我翻看各家媒体的报道时,果然面对同一事实,所选择的角度百花齐放。

  

证券日报的以股改为题,直截了当抓重点:《新钢钒股改方案获投资者认可》,这是最重要的信息;金融投资报只说这件事:《新钢钒蓉城与投资者沟通》;华西都市报关注的更多、更远:《新钢钒寻求整体上市》,把股改放在一边,关注起了未来的资本运作;成都日报用《新钢钒力造股市大蓝筹》为题,很有气势;成都晚报又选了个新角度:《新钢钒不忽悠流通股股东》。因为时间和条件限制,其它几家的报道没有查到,但就这五篇报道来看,足以让我这个董秘兴奋一下了。

  好处至少可以用“三”来表示:第一,五篇报道,五个角度,各有侧重,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可以成倍放大;第二,记者们思考一下新钢钒,采访董事长,是向记者们宣传新钢钒,这其中的意义更大;第三,借股改让投资者从整体上关注新钢钒,算是意外收获。

  只是可能有点对不住曾经的同行:大家累了吧。不过,付出总是有收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