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引资股改两不误 引入美国开利可能性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3:5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美国开利入股的谈判接近完成。先股改,大股东有禁售期,会耽误外资入股?假如外资先入股,势必要承担股改对价,加大成本 作者:本刊记者 李明瑜/文 TCL、联想在2004年代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后,在空调制冷业内,却刮起外资走进
美国开利或揽格力入怀 当日本大金寻求在中国市场收购本土品牌介入低端市场时,首轮入选眼帘的可能并不多,离不开三巨头:美的、格力、海尔。 但无论与格力电器的大股东及当地政府沟通,还是与格力空调管理层接洽,他们得到的是婉转而坚决的回绝。理由是,已经与美国开利谈得差不多了。 事实上,早在四五年前,外资同业一直在谋求购买格力股权。惠而浦、伊莱克斯这些巨头都曾出现在珠海市政府的谈判桌前。 转让、股改一勺烩? 有消息称,中银国际已经获得格力电器的“股改”订单。而此前,包括广发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在争取,不过,珠海市政府最终选择了中银国际。格力电器董秘刘兴浩没有对此证实。他表示,中银国际是大股东格力集团聘请的财务顾问。 中银国际拥有的国际资本市场经验成为其竞标成功的关键因素。 格力空调无论股改还是引入外资股东,都在外界的密切关注下。 如果先股改,此后大股东会有禁售期,这岂不是要耽误企业的外资入股?假如外资先入股,那么新股东势必要承担上市的股改对价,加大入股成本。 海通证券分析师顾青认为,“股改”成就了各种金融创新的大好良机,上市公司利用股改之机同时完成企业重组的案例越来越多。因此,格力电器最大的可能会把“转让、股改一勺烩”。 派力营销高级合伙人屈云波介绍说,外资购买资产的定价原则,并非沿袭目前国内流行使用的净资产定价方式,而是市盈率法。因为他们更看重所购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而据此支付的收购价格可能让国人咂舌。 屈云波的说法,来自他3年前出任科龙电器(000921)营销副总裁的经历。其在任期间,曾主导出售科龙空调51%股权的转让谈判。 “当时外方开出的收购金额是国人不敢想象的!”屈说,“因此,外方支付股改代价并非难题,只要在财务上算总账,不超过总收购盘子,怎么支付不过是个技巧问题。” 三赢的选择 即将来到的股权变动中,有能力影响企业未来的,有三方力量:珠海国资委、外资、管理层。 针对股权重组,拥有话语权的是珠海国资委和外资公司。外资收购中国家电企业的冲动在四五年前,已经开始。不过,迄今为止,主流家电厂商并无一家出售控股权。 “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51%的控股权是外方的铁则,但没有一家中方愿意放弃控股权。”屈云波说,“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制冷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方态度在缓和,而外方由于没有一个成功运作中国市场的案例,也现实下来。” 格力集团是否愿意放手格力电器的控股权?有分析认为,有三个原因可能促使格力集团出售股权。 第一,作为一个竞争性行业,年销量700多万台的格力电器已经发展到一定极限,引入外资股东不仅能引入资金,还能带来技术、管理、国际市场等软价值,对企业的发展极其有利。 第二,格力“父子相争”的闹剧就在一年半前,格力电器拥有一个强势管理层,这与其他上市公司“父子”间的关系不同,格力集团谋求不当利益的机会甚微。 第三,格力集团可能无力支付格力电器的股改对价。 尽管管理层对格力电器股权变更并无话语权,但是这场收购,如果不考虑管理层的利益,显然不成熟。 此前,格力电器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其管理层激励机制远未涉及股权层面。 朱江洪——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空调的缔造者——及其团队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问题的提出,在于当前投资界认为,MBO冲动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稳定经营的重大隐患之一。 安彩高科(600207)大股东在今年二季度成为美的电器(000527)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总投资约7000万元。安彩高科证券事务代表刘一表示,我们为什么不投资格力电器而投资美的电器?因为格力电器存在伊利股份(600887)“郑俊怀式”的风险。 对此,一位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的基金经理认为,如果外资入主,充分考虑管理层的利益,那么这场收购将对格力电器的长远经营是重大利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