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含转债公司股改开坏头 江淮汽车预期不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3:3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含转债公司股改开坏头江淮汽车预期不明

  由于转债转股,原来1亿流通股突然变成2亿股,原来对价可以送三或四的,突然只能送二或一,这是对小股民的突然意外伤害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贺宛男/文

  在汽车股业绩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江淮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0418)上半年净利增
长竟达87%,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分别高达0.53元和0.94元,而且公司预计前三季业绩将再增长50%以上;可就是这样一家好公司,半年报披露后股价不涨反跌,而且这种下跌是在大盘上扬的背景下发生的。

  毫无疑问,江淮汽车股价的下跌同股改预期不明朗有关。

  江汽步金牛后尘?

  首先是转债因素。对此,G金牛(000937)已经开了个坏头。弄得不好,江淮汽车有可能步它的后尘。

  股改前的金牛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000937)股价9.02元(按10转增6后除权),股改方案为10送2.5,按说理论除权价为7.22元,可目前股价仅6.50元左右,在G股如火如荼纷纷抢权填权之际,G金牛大概是惟一一家贴权的G股。可是,公司业绩绝对靓丽,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78%,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分别达0.46元和0.63元——问题就出在转债上。

  截至股改前夕,公司发行的7亿元转债尚有4.2亿多元未转股,公司明确告示,这部分转债若能在股改前转股,可同样获得大股东给予的对价,否则过时不候。正是这一强行转股的做法,迫使绝大部分转债持有人提前转股,由债券突然转换的6000多万股

股票(加上获得的0.25股对价共8780万股),不仅撑大了总股本,增加了流通股供给,而且客观上限制了大股东的对价比例。

  江淮汽车的情况与金牛能源颇为相似,而后果可能更严重。

  江淮汽车半年报显示,其发行的8.8亿元转债尚有5.1亿多元未转股,若按最新转股价5.62元、可转股9140万股,相当于总股本增加19%(中期每股收益将稀释至0.44元),流通股增加41%。该公司目前非流通股25560万股,流通股22300万股,二者基本对半开,如果采用送股方式支付对价已经显得“紧绷绷”,而转债若全部转股,则流通股将增至31440万股,非流通股比例将从原来的53.4%下降到44.84%,非流通股支付对价的分母将急剧扩大,若按10送3支付对价,届时,非流通股将从2.5亿多股减至1.6亿多股,持股比例将降至28.3%。

  问题还在于,在总共53.4%的非流通股中,第一大股东江汽集团仅占37.59%,若果真转债全部转股且按10送3支付对价(第二大股东、作为外资的新加坡豪登投资是否同比例支付也是个问题),届时,江汽集团持股将降至19.9%。众所周知,江淮汽车是安徽省的王牌企业,安徽省国资至少得相对控股,如此低的比例是断断不能接受的。

  对价送股行不通

  江淮汽车要顺利实施股改,必须走出G金牛的阴影。沪深股市20多家已发转债的公司均不能步G金牛的后尘,因为发转债的多是好公司,投资这些好公司的股民不能成为股改的牺牲品;特别是发转债较多、总股本较小,转债提前转股后对股本扩张压力较大者更是如此。

  尽管从“合规性”来说,凡股改登记日的流通股股东都有获得对价的权利,由转债转股的也不例外,但这种做法却极不合理。试想原来1亿流通股突然变成2亿股,原来对价可以送3、送4的,突然只能送2、送1了,而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好好的,这不是对公众股东的突然袭击、意外伤害又是什么?

  说到底,G金牛的股改方案如此设计,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股价涨跌依然同大股东无关。在

股权分置年代,一些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为了确保转债转股,大多设计有极其宽松的“向下修正”条款,如山鹰转债(100567)规定,只要股价连续5天低于转股价的95%(这在熊市中可能性是很大的),即可向下修正转股价,而且修正次数不受限制,惟一的底线是不低于净资产。山鹰转债初始转股价8.41元,几经修正下来现在居然只有3.32元(期间并无送股除权等因素),原本2.5亿元转债可转股2973万股,如今已增至7143万股,足足多出了4170万股,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股价再跌,大股东也毫发无损,而确保发出去的转债全部转股才是重点。不信看看,在近期股价大涨之际,山鹰纸业一类的股票表现都很差,哪怕业绩增长也没用。

  发转债公司股改当有新思路

  日前,上交所副总经理周勤业透露了即将颁布的全面股改指引,对12大疑难已有破解思路,包括破净公司、亏损公司、ST公司、重组公司等都有解决方案,却没有提到发转债公司。

  显然,送股方案不适合转债公司,而非流通股缩股尚可一试,或者干脆如农产品(000061)那样一步到位,宣布在某一时点以什么价位买进。至于非流通股缩股后比例下降,好在

证监会已有增持条例,当然,非流通股一面缩股,一面还要以较高的价格增持,可能会觉得吃亏。但像G金牛那样无端去伤害流通股股东,作为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难道问心无愧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