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江铃汽车 福特强化控制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1:1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中国证券报讯 江铃汽车11日公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增持该公司B股32.14万股,其持股比例达到30%

  主持人言者嘉 宾西南证券董建华

  福特确认控制权

  主持人:昨日江铃汽车(000550)公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增持该公司B股321,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4%,其持股比例已经达到触发要约收购的30%。同时,公司还披露,福特汽车公司还有进一步增持江铃汽车股权的意图。福特为何还要增持?

  董建华:福特进一步增持江铃B是为进一步确认并强化对江铃汽车的控股权。在此之前的7月7日,江铃汽车公布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里曾表明:江铃控股(江铃汽车的第一大股东)明确同意,福特汽车公司(含关联公司)在3年内及以后任何时间,拥有从江铃控股手中购买江铃汽车7%股权的选择权。

  虽然目前福特的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的41%尚有距离,但其对江铃汽车拥有实际控制权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在最新一届董事会中,来自福特公司和来自江铃控股的各占3名,另有3名独立董事。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福特中国业务运营规划副总裁陈远清和福特中国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霍华德.威尔什进入江铃汽车董事会。同时陈远清获任总裁,凯文.威朴任副总裁,王文涛任财务总监。通过董事会和主要高管人员的任免,福特已经实际控制江铃汽车。

  福特增持江铃汽车的股权,强化了对江铃汽车的实际控制权后,福特汽车即从其土耳其公司为江铃汽车引来其发展所急需的全顺换代新车型V348。江铃汽车以1340万美元购得了V348部分车身冲压件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权,避免了主力车型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商用车基地定位明晰

  主持人:福特控制江铃汽车是其中国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江铃汽车来说,其作为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商用车基地的定位逐渐清晰?

  董建华:目前福特已经确认长安汽车集团是其乘用车合作伙伴,并与其成立了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作为其发展乘用车的战略平台,长安福特目前在南京正在兴建其第二工厂。同时,在乘用车领域,福特充分依托其关联企业日本马自达公司,与一汽建立了技术合作渠道,建立并完善了乘用车销售渠道。

  福特在商用车领域一直举棋不定,与其无法完全控制江铃汽车有很大关系,一度也曾有福特将退出江铃的传言。在江铃集团与长安集团重组成立江铃控股后,福特对江铃汽车的控制已无障碍,而在此次增持股份完成后,福特把江铃作为商用车基地的战略定位已经清晰了。

  江铃汽车引进了换代车型V348后,福特明显加强了对全顺品牌的销售控制力度,要求在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兴建全顺的4S店,并与江铃旗下的卡车等车型分开销售。

  作为福特汽车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今后江铃汽车将有可能生产福特的皮卡、重卡等全系列商用车型。有消息称,江铃汽车的排产计划中,已经确定将从福特引进其重卡产品CAR--GO ,初步上市日期定于2007年下半年,年产规模将达到3万辆。

  作为江西省的龙头企业,江铃集团造乘用车的愿望只能通过江铃控股这一平台来实现。与长安集团重组后,江铃控股已经在做生产轿车的准备。由长安汽车设计的一款MPV陆风风尚,预计2005年底将在南昌投产,这款车采用了轿车的底盘,是江铃控股生产轿车的过渡产品。

  按照规划,江铃控股将在未来5年实现30万辆汽车的生产规模,其中乘用车、商用车各占一半。商用车将依托江铃汽车这一平台,在福特的控制与支撑下发展,而乘用车将在江铃控股这一平台上实现,采用自主品牌。目前江铃控股有两个基地生产乘用车,其中昌北基地将主要生产陆风X6、陆风X9和陆风新饰界三大系列近20个品种,规划产能5万辆。另有10万辆将在小蓝工业园生产,具体产品尚处于规划之中,品牌仍将延用陆风品牌。

  步入稳健增长轨道

  主持人:今年上半年,江铃汽车销售轻卡24833辆,同比微幅下降9.26%,轻客9334辆,同比增长35.7%,宝威销售2330辆,同比增长4倍。在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公司仍取得了稳健增长。

  董建华:江铃汽车是我国轻型商用车的领先企业,其代表产品是JMC轻卡、全顺轻客以及自主开发的宝典皮卡和宝威乘用车。同时,公司在轻型发动机领域的技术与市场优势明显,其4JB1发动机是从五十铃公司引进,虽然目前技术已经落后,但在福特公司的支持下,目前已经自主开发出了满足欧II和欧III的4JB1发动机,同时4JB1发动机的年产销规模已达10万台,累计已突破40万台,其规模优势明显,在成本上大大低于进口发动机,其性能价格比优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江铃汽车取得了稳健增长,可以预计,凭借福特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公司的低成本制造、自主开发和市场网络优势,江铃汽车将进入稳健成长阶段。(/言者)(来源:中国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