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顾雏军蓄意掏空科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0:4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顾雏军蓄意掏空科龙

  顾雏军日前因涉嫌多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成为国内财经界的一个轰动性新闻,其种种违法行为的焦点,就是掏空国内著名家电企业———科龙电器(000921.SZ)。

  在顾雏军入主之前,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出现体制危机,危机带来的多是市场能力的日渐消耗,大多可以通过企业新政亡羊补牢,地方政府引入顾雏军的初衷也是如此。
然而,从入主开始,顾雏军就没有停止对科龙的掏空行为。

  1

  利用广东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的协议金额为3.48亿元,但顾雏军当初真正缴纳的资金据说只有1.5亿元。其余1.98亿元后来有没有支付,外人根本不知道。而对顾雏军的真实情况,当地政府应该最为了解格林柯尔不具收购条件

  地方政府急于出嫁科龙电器,与科龙患上了大企业病有关,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产权改造消除机制问题的根源。

  在当时有意收购科龙电器的几家企业中,顾雏军开始并未受到关注。虽然顾雏军后来说自己脱颖而出是顺德当地企业不敢要,才让他捡到了机会,但实际情况是顾雏军想方设法做通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才使其战胜了GE、松下等知名企业。

  广东格林柯尔当时根本不具备收购科龙电器条件的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是清楚的。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2年工商年检中,广东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占比偏高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因其不符合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顺德市(现佛山市顺德区)工商部门不予年检。后经有关部门协调才暂准其办理年检手续。后来经过股权倒手,注资的专利相当部分以巨额现金形式流入顾雏军掌控的公司。

  顾可动用资金不足3亿

  广东格林柯尔的名义注册资本为12亿元,但其中9亿元属于无形资产出资,其能够动用的资金最多只有3亿元。显然,3亿元现金根本不够足额支付3.48亿元的收购。而事实上,由于广东格林柯尔是顾雏军专门成立用于收购科龙电器的主体,公司成立运作需要大笔费用,当时能够调动的资金甚至不足3亿元。

  经过对科龙电器的试刀,顾雏军迅速将这一模式运用在后续企业的收购上。郎咸平测算顾雏军收购系列企业拿出了约9亿元,他假设的是顾雏军按照协议金额完全出资,但顾雏军真正的出资显然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此外,顾雏军还可能通过所购企业中的土地获得大量银行质押贷款,其拿出的真金白银将更少。比如说,顾雏军收购*ST亚星(资讯 行情 论坛)的协议金额为4亿多元,扬州有关部门还给了扬州科龙电器1186亩土地的使用权,其撬动的贷款就是置入这些土地金额的数倍。

  2

  经过一轮所谓的“文化整合运动”后,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本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而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

    投桃报李压低收购价

  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的价格当时之所以从5.6亿元突降到3.48亿元,系广东格林柯尔和地方政府签署了补充协议。这个补充协议,投桃报李的色彩比较明显。

  此前,容声集团欠科龙电器12.6亿元债务。在顾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后,容声集团称有办法解决上述欠款,即容声集团将所持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格林柯尔,后者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相应数额的欠款。

  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就减少到了9.12亿元。此后,容声集团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容升”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21339.71万元用于归还对科龙电器的欠款,这样完成了对科龙电器的欠款清偿。随后,科龙电器同意免去容声集团的5043.66万元资金占用费。

  经过交易,即使抛开商标和土地等资产评估中有无泡沫成分不说,出让方和受让方都获得了巨大利益。

  文化整合排除异己

  “当科龙革命开始以后,身陷变革之局的每一个人……只能按照革命者设计的步骤化作局中一枚棋子。如果反对,他只有出局。……而这个局,完全掌握在顾氏手中。”被科龙电器员工认为由顾雏军“御用枪手”操刀的《再造科龙》中的这段描述,已然表明顾全面接管科龙电器的态度和行动。

  从2002年8月开始,科龙电器内部掀起文化整合运动———白天自我揭发、互相揭发,晚上还得写检讨和自我反省,第二天再拿到会议上评议,通不过的就继续写……

  经过一轮文化整合,除王康平外,科龙电器副总裁兼冰箱生产业务主管蔡拾贰、科龙空调总经理陈少民、科龙空调营销本部总监张铸、科龙空调生产经营副总经理郑碧林、科龙电器技术副总裁黄小池等高管相继离职。而一些在评议大会上痛哭流涕的人员被重新起用,甚至还有一些分公司把顾雏军的头像与比尔#zhPoint#盖茨、李嘉诚的头像放在一起做成喷绘幕墙……

  最终,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本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同样,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相反,虽然工商银行旗下顺德经济咨询公司持股高达6.92%,但在公司内根本没有话语权。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的全面接管,为后续的掏空操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3

  由于科龙电器下辖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吉林吉诺尔、杭州西泠、科龙威力等庞大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需要消耗的格林柯尔制冷剂量越大,顾雏军背后庞大的格林柯尔系赚取的高额利润就越多

  入主第一掏:高价关联交易

  王康平等高管对格林柯尔制冷剂的抵制,并非是在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之后才出现。1999年,顾雏军带着自己发明的制冷剂到科龙电器去推销时吃了闭门羹。此前,顾雏军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生产的小康空调连续九次无理拒绝执法部门的抽检。小康空调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原因就是安全性能和制冷性能均未达到国家标准。

  2001年,顾雏军入主科龙电器。其收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科龙电器用高价大量购买格林柯尔制冷剂。

  2002年春节刚过,顾雏军要求科龙电器向自己所设的GCCL公司控股83.7%的天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 (即“天津工厂”)采购1000多万元制冷剂。当时,格林柯尔制冷剂是否能被用于科龙电器的冰箱和空调还未经鉴定,而购买价格却是科龙电器原来所用制冷剂的12倍。

  巨额订单逼走大量高管

  在连续两笔订单顺利操作后不久的2002年5月底,顾雏军一下子要求采购3亿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让高管们一下子惊呆了。在讨论该事项的董事会上,顾雏军给董事们每人发了已拟好的决议,即签订购买格林柯尔制冷剂的年度购销合同。由于多数董事认为公司一年根本不需要2220多吨制冷剂而拒绝签署同意。

  正是这次公开决裂后,科龙电器大量高管相继离职。一位科龙电器的原高管说,从顾雏军进来做的第一件事上可以断定,他入主科龙电器是有其他目的。

  记者前期在科龙电器采访期间,有科龙电器员工悄悄反映说,科龙电器从天津工厂高价采购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恐怕10年都用不完现有库存。

  格林柯尔制冷剂吃尽科龙

  制冷剂在此时显然成了顾雏军掏空科龙的极其重要的工具。

  据分析,格林柯尔科技控股作为一个销售公司,在制冷剂方面的生产成本全部由顾雏军个人控制的天津工厂承担,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则以纯服务利润的方式享受销售收入中的绝大部分利润。此外,由于内地的销售业务由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旗下的几个海外子公司控制,其销售收入及利润均可由他们随意确定,审计师几乎不可能发觉其中的利润奥秘,这就为顾雏军通过高价销售制冷剂掏空科龙电器创造了财务空间。

  由于科龙电器下辖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吉林吉诺尔、杭州西泠、科龙威力等庞大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需要消耗的格林柯尔制冷剂量越大,格林柯尔系赚取的高额利润就越多。

  4

  除了拖欠供货商资金这种占用渠道资源的做法外,顾雏军还在科龙电器大肆通过内部交易占用银行资金,掠夺生产、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渠道

  拖欠供货商巨额货款

  科龙电器今年的停产,并非是证监会宣布对其进行调查之后发生的。在5月11日之前,已经不断有供货商拒绝向其供货并索要被拖欠的货款。

  科龙电器2004年年底时经营性应付项目和预收账款之间存在的十几亿元差额,被会计师断定为主要是拖欠的供应商货款。而2004年科龙电器前五名供应商供应的货款金额约为8.3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1%。可以想象,被科龙电器拖欠货款的供货商家数有多少。在注册会计师孙旭东看来,将所拖欠的供货商资金用于对其他企业的并购,是顾雏军的新玩法。

  内部交易占用银行资金

  此外,顾雏军还在科龙电器肆意通过内部交易占用银行资金,以及掠夺生产、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渠道。

  2004年,科龙电器的内部票据融资的金额是外部商业票据融资的8倍左右。由于这些资金明显不是科龙电器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而顾雏军收购其他上市公司却需要巨额资金,因而注册会计师怀疑科龙电器的这些货币资金已被挪用。

  同样,几大商业银行均因担心科龙电器的巨额资金被挪用,相继对科龙电器限贷和停贷,并导致其流动资金匮乏而差不多全线停产。

  榨取品牌使用费

  对“康拜恩”品牌的使用,是科龙电器三名“天价”独董辞职时对顾雏军不满的焦点之一。按照科龙电器公告的说法,“康拜恩”商标为格林柯尔制冷剂 (中国)有限公司所有,并允许科龙电器及其属下子公司无偿使用。但员工反映,科龙电器使用“康拜恩”商标并非免费,而是每生产一台空调或冰箱就要支付30~50元的品牌使用费。也就是说,顾雏军不但利用科龙电器的网络生产和销售格林柯尔的“康拜恩”品牌,而且还向科龙电器收取品牌使用费。

  侵害售服渠道影响3亿消费者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售后服务渠道的大肆侵害,则使近3亿使用科龙产品的消费者今后的售后服务受到影响。

  早在1992年,顺德区大良维修店就开始经营科龙电器的售后服务生意。2002年,大良维修店的李老板被告知必须交纳3.5万元格林柯尔制冷剂加盟费才能成为科龙电器A级服务商。A级服务商可以和科龙电器100%地结算维修费、安装费,其他级别则只能结70%。3.5万元加盟费用包含2万元制冷剂加盟费及1.5万元制冷剂货款。李老板当时买下100公斤格林柯尔制冷剂,3年中只用了10公斤。受到这样强买强卖伤害的科龙电器售后服务渠道有多大,外人很难弄清楚。

  公开资料显示,科龙电器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售后服务体系有3000余个网点。而在顾雏军得到大量利润的同时,一些科龙电器的售后服务商被迫选择退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部分县级市场甚至已经是科龙电器的服务盲区了。

  顾雏军其人其事

  1959年 生于江苏泰县

  1981年 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

  1984~1988年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88年9月 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95年 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即在天津建立制冷剂工厂)

  2000年7月 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10月 收购科龙电器

  2003年6月 收购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

  2003年12月 入主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

  2004年4月 入主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

  2004年8月被郎咸平指责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有资产

  2005年1月 被香港联交所谴责

  2005年5月 科龙电器被调查

  2005年7月底 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2005年8月2日 证监会公布对科龙电器的调查结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